宋熠
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摘要:
从小就跟着祖辈念《三字经》,小时候不懂只知记下来,长大了为人师表,开始反思《三字经》到底是什么 它那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通过现在的信息时代,报纸、杂志、手机、电视、互联网这个大时代和教师的行业逐渐觉得决定孩子一生的绝对不应该是成绩,而应该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遇到挫折就轻生),没有梦想的能力,无法与人共享,那么这个孩子即使功课门门第一有能怎样呢?从古至今,德一直摆在最前面,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不行,那又如何来要求他其他的事情呢?
正文: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品德教育故事。人们长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对于学龄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发展,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了。
一、从幼儿时期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健康的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地养成以及各个人的成长,是阳关、是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因此我们应重视孩子的需要。一是物质需要,而是精神需要。
物质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在精神需求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应积极鼓励为主,而不应该因为过程中可能给你带来麻烦而阻止他,因满足他们这种精神需要,发展健康情感。
二、从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生两个孩子为同一件玩具而争吵,或者拿着不看的书、不玩的玩具也不与别的小朋友玩,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将来也极其不好。而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必须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思,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三、 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所述:“父母呼,行勿懒;父母命,行勿缓;父母教,须尽听;父母责,须顺成。”-- 孩子的知识没有掌握好会成为一件不合格产品,技能没有掌握好会成为一件劣质品,如果孩子的品德不行,那将来会是社会的危险品。不管是自身的修养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德都是最基础。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从他们的一言一行开始教育,先教育他们学会用礼貌的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请等等。从他们身边的人开始教育,对父母要关心,如,父母下班后给他们倒水,慰问等。当然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提高个人修养,学会与人相处的礼仪,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四、把德育贯穿在各种教育活动中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所在,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更应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在新时代的生活下,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有一定的冲击,影响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正如《纲要》所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集体、爱劳动的情感是十分迫切和必须的。多组织幼儿通过视频、讲故事、绘画等方式来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是一定要有道德,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把品德作为普教之首,能否正确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国家发展大计。让中华传统美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幼儿的思想里,使他们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从小以德立身,从而激发其奋发成才,必能为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