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邓春英 谢学锋
[导读]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小组通过控制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借助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960
        【摘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小组通过控制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借助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显著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采用教授他人知识、实践和讨论三大自主学习方式,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满足知识和技能“邻近发展区”需求,拓展了学习空间,提升了学习效果。但是,在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师生们仍然面临着不少尴尬,需要持续改进与多方协同。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  云空间    教学改革    控制实验
引言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学者认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观方面,尤以“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最具代表性。
        当前,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大学课堂。现象一:“教”与“学”两张皮。听课前,同学们争抢着坐在教室后排;课中,老师的授课不可谓不精彩,然而却不能“出彩”,因为好些同学在忙于其它的事情:打游戏、听歌、聊天者有之,闭目养神者有之,复习考证者有之;课后,老师感叹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反馈“水课一堂”。现象二:严格控制手机使用。学生在课前必须将手机放进挂在教室里面的“手机牧场”,不得私藏“作案工具”。那场面,不禁让人产生与智能终端割席断交之感,师生呈现出一派清心寡欲、一心向学之动人画面。总之,作为现代网络科技发展代表的智能手机在不经意间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刻,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程度越来越深入,我们不可能割裂智能终端对学习的影响。相反,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一、“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推动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走向前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不是头脑空空地走进课堂的,而是带着经验与知识来参与学习的,学习的过程是意义重构的过程。在师生关系上,“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为中心,教为手段;在教会知识与教会学习上,以教会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 欧颖,方泽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审视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6(08):89-93.]
         二、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一)实验设计
1.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模型
        依据“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选择了广东科技学院2017级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作为改革课程,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作为教学改革方法指导模型,以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改革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模型。(如图1)

图1  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模型
        2.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我们选取了某位老师任教的2017级工商本科8班作为实验组,2017级工商本科6班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前,经过班级情况摸底调查发现:这两个班级均为专升本班级,学生专科阶段大多学习其它专业,学习基础与学习经历基本相同,学习生活习惯相近。两个班的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情况表

        (二)实验过程
1.基于自愿原则,组建学习共同体
    在课程开始之初,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于自愿原则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具体要求是:以6-8人为一组(成员最好由不同背景的人员构成),外加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课堂理论指导老师。为了减少后续教学过程中可能的阻力,在教学之初,教师让成员明白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教学运行的方式,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等等。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组的组织成员需要加入蓝墨云班课,明确告之各成员的角色和具体表现会全过程予以记录和反馈。对照组则没有加入云班课,小组成员的联系线下为主,辅以QQ、微信群联系。
2.小组共同商量,自主确立学习项目
        在教学之初,教师将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向同学们予以公布。本门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组织教学,一是连锁企业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连锁企业运营管理实践。项目的选择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自主确立学习与研究项目,二是教师推荐学习项目。两个班级的要求是一样的。
3.以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工具
        实验组课程以蓝墨云班课作为教学实施平台。本平台可以通过利用智能手机实施移动环境下的即时交互学习,可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需求。蓝墨云班课是一款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工具,是职业院校一线教学中最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4.教学中,积极推动以学为中心,推进学生主动学习
        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成年人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最好的三种形式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这三种形式为主组织学习。
        一是将本小组学习成果教授他人。由于各小组自由选择了学习的对象:便利店、专卖店或超市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之后他们将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整理成PPT进行调查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研究和思考的对象会形成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随着学习的深入,各小组会不断完善相关学习内容,然后派出发言代表对相关要点进行解说,教授其他小组他们调查的方法、数据如何进行分析与整理以及遇到的难点。如在选址环节,由于各学习共同体关注的对象不一样,那么选址的要求也就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他们将这些“不一样”告诉其他学习小组,大家在分享中持续思考、学习、修正与提升,在教会他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与经验。
        二是实践。我们设置了四个课程设计项目,分别是为连锁企业logo设计、卖场布局设计、促销方案设计和实体店POP广告设计。作品完成过程中,学生们群策群力、动手动脑,完成后上传至班课平台,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组员互评的方式取得及时反馈,反馈过程中还能就一些兴趣点、疑问点进行深入的沟通。通过点赞、评论、询问等平台功能,有效调动起了大家学习的兴趣,推动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是讨论。讨论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学习共同体线下讨论,将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或图的方式上传至平台分享。二是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头脑风暴”讨论模块,学生们就一个主题独自发表意见,主持人反馈,经过二至三轮的讨论与反馈,形成最终的看法或意见。
         三、实验结果
(一)基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主观感受的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团队在基于焦点团队访谈的基础之上,拟定了从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是否拓展了学习空间、是否激发了学习兴趣、是否促进了学习过程、是否提升了学习效果,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问卷。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中习——3分、不同意——2分、极不同意——1分(如表2)。
表2  实验考察维度与描述


2.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针对两个班级,我们下发了总计74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份,其中实验组有1份答卷是无效问卷。
         (二)基于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采用SPSS22.0版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下列数据(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情况对比

              图2  实验组与对照组四维度情况对比图
        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可以看出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的sig.显著地大于0.05,四个维度在平均值等同性t检验栏的sig.显著地小于0.05,这说明在学习空间、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四个维度上,实验组同学的感受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学的感受。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四个维度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四、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基于云空间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多样性正向功能
1.延展了学习空间,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
    从整个学习过程来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学生需要在云空间接收工作任务,学习共同体将就工作任务制定执行计划、确定人员分工、查询相关资料;课中,学生带着课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到课堂,老师将和各个学习共同体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后,各学习共同体需要提供解决方案和学习成果。从学习空间来看,教室只是学习环节中一个必要的场所,不再是唯一的空间。在处理跨专业、跨学科、跨越“教学场”和“工作场”等需要跨界的复杂问题处理时,基于云空间的移动教学可以发挥即时沟通的巨大优势。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参与的热情。
        在以学为中心的云空间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孤独的“表演者”,学生将成为“明星”。课堂主角由教师转化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习效果的呈现,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团队讨论、实践和教会他人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激情得以尊重、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多元化解决方案得以实施、学习成果得以肯定,聪明才智得以释放,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特点,提升了教学质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相互影响、角色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了自由、平等地师生关系,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老师是促进者,起引导、点拨作用,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的角色。这种师生关系将“更有利于大学教学”[ 曹燕南.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实践——英国“教学卓越框架”的特点与启示[J].江苏高教, 2019 (03): 13-20.],可以有效促成师生间平等交流、相互质疑和自由批判。
        在课堂上最明显的反映有三:一是学生阅读资料的量增加了,另外学生通过主动搜寻、整理相关资料并分享至云空间,增加了资料来源的广度,体现了学生关注的兴趣点。二是学生讨论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内,开始向课外延伸。云空间是一个移动的教学空间,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还能在开放的云空间继续发表见解,不需要教师督促。三是在问题解决方案呈现方面,可以实现多次修改与完善并及时更新。由于有了云空间的支持,学习共同体可以就某一主题不断完善和修改,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改进的过程,而且质量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4.应用了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更轻松、更愉快。
    “互联网+教学”需要现代教学信息技术作支撑,基于云空间开展移动环境下的即时教学是“互联网+教学”在现实工作中的体现。从教育理念上看,可以更好地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教学手段上看,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配合与统一。从教学方法来看,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应用过程中,成果得以实现即时沟通与呈现,促进了教学效果。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表现得更轻松、更愉快。
(二)改革中面临着现实的尴尬和遭遇
1.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教学理念不一致的压力。
        一是来自于学生方面的压力。“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被学生认为理所当然,老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主角,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兰利琼,李茂国.高校建立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之我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05): 63 - 66.]。二是来自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压力。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首先需要相应配套制度支持,包括课堂管理制度、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学校、院系、教师、学生以及评价机构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及行之有效、各自分工负责的行动方案。如若在这些制度方面存在缺陷,课程改革的压力会第一时间传导给教师本人。三是来自于教师本人的压力。任何改革都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在改革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阻力,教师个人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包括教师本人不可控的因素。
2.课堂往往成为无声和静谧的空间。
    在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表演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有声音,有活力,教师的表演有相应教学评价“采分点”。但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云空间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场所,无声和静谧更多时候会成为课堂场景的代名词。“教师的提问多为教师提前深思熟虑,认真设计好的问题”[ 张海红,马晓录,张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互动模式综合设计探索[J].高教学刊, 2019(17) : 110-111 +115.],讨论、评价等教学活动在云空间展开,即使是现场的讨论,演讲,其激烈和精彩程度的体现与传统课堂是不一样的。
3.小组学习有时会异化为个人独白,学生课外学习易流于形式。
    在基于云空间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分工,他们之间的配合程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否。然而,现实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作并不理想。如采用指定小组长的做法,小组学习和探讨的重任往往成为小组长一个人的事情;倘若不指定,小组学习任务又难以具体组织实施。现实情况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赵杰.《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学”为中心“解”为导向[J].高教学刊, 2018 (18) : 132-134.]。
        至于学习主题的课外主动探索,则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以较强的自律性持续学习,否则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便流于形式。在课堂内,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教师的引导和督促,课外则全权由学生自主安排了。但是当前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学生加强课外探究的欲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参考文献:
[1]张海红,马晓录,张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互动模式综合设计探索[J].高教学刊,2019 (17):110-111+115.
[2]曹燕南.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实践——英国“教学卓越框架”的特点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9(03):13-20.
[3]赵杰.《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学”为中心“解”为导向[J].高教学刊,2018(18):132-134.
[4]桂琼,程小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8(09):133-135.
[5]田会峰,刘永良,赵丽.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01):18-21+125.
[6]郑洁.借助平板电脑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44-46.
[7]欧颖,方泽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审视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6(08):89-93.
[8]兰利琼,李茂国.高校建立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之我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05):63-66.
[9]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八大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02) :105-117 +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