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新小组合作来助力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于晓娟
[导读] 很多高中一线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本班的学困生不再排斥英语,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
        于晓娟
        大庆市第35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515

        很多高中一线英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本班的学困生不再排斥英语,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来 其实类似的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小组合作来解决的,具体操作如下:我把每班按英语单科成绩均匀分成六组,并按成绩高低编号。
        第一,把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推动学困生学习。例如,读单词的时候,教师先领读,然后给时间自由练习,但是事先告诉学生,之后要对各组进行打分,由其他组为本组选人,(其他组肯定会选困难学生为其所在组代表)所读单词每个单词有两次机会,读错一个扣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胜出。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也会非常用功地读单词,而且还会向其他同学请教,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所看不到的。再比如听写整个模块单词时,如果全对会给小组加五分,很多学困生的正确率会因此大大提高。类似竞争加分的方法可以推广到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的各个环节。
        第二,让学困生参与游戏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早上第一节或下午第一节上课,学生的状态都不是最佳的,很多学生犯困,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或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在偷偷睡觉,因此听课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我在这两个时段上课时,通常会用新颖的方式提问。比如随便说出一个颜色,然后找穿着相应颜色服饰的同学来回答昨天所学的知识。使用这个方式时,会发现学生突然由原来的死气沉沉变得突然精神起来,人人都处于警觉的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老师下一次会选什么颜色。此外,学生会觉得老师关注了他们的穿着,也是在关注学生本身。最后,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希望自己被选中或看着别人被选中。但是,还是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困难学生不希望自己被选中,他们会刻意规避。比如,我选的是蓝色,当我在请某个穿蓝色衣服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另一个穿蓝色的困难学生会把外套脱掉。这时,我会迅速改变颜色,让其回答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有趣,也通过这一细节,让学生明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这也不失为一次很好的德育机会。再如,学生课前唱一首英文歌,可以给该组加五分,既进行了磨耳朵的听力练习,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文歌的积极性,又让其他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迅速提高他们的活跃度,从而为上课做好过度和准备。
        第三,精准扶贫,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老师为每个学困生指定了“师傅”,他们会采用“兵教兵”的形式,确保学困生得到有效及时的指导,也避免他们不好意思请教老师的尴尬。例如,课前领读单词,很多老师会为了确保效果和节约时间,直接让口语好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领读。但事实上,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困生,如果读不下来,既有“师傅”指导,还可以把整个一个模块的单词分给几个同学。

这既体现了老师对学困生委以重任,学生也会很开心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更会努力的把这个任务做好,久而久之,学习英语的信心就建立起来,让他们觉得学好英语并不难。实践也证明他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会发现,那些平时连单词都读不出来的同学也能把其领读的部分读正确。
    提问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我会让各组编号靠后的同学,比如七号来抢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既给学困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再比如习题课,教师事先把题分给各个小组去准备讲解。学生会受集体荣誉感的驱使,认真准备,查字典,调动组员合作讨论,如何讲解分析习题。但小组合作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比如学生难免由于认知有限或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即使精心准备也未必能做出正确答案或合理的解释。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查缺补漏来弥补其不足。
        第四,弱化惩罚的具体对象,但要纳入小组量化表现。教师在采取惩罚措施前,必须明白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以更好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预先权衡惩罚的效果。艺体班的学生不爱交作业,课堂纪律也比较差,我不会单独找不交作业的同学进行批评,而是直接扣该组五分,上课说话的同学也同样扣分。实际上,教师把惩罚转嫁给组员,因为哪个小组都想得第一,没有写单词的作业,所以迫于组内成员的舆论压力,不交作业的现象很少发生,课堂纪律也有很大改善。比如教师领读单词时,发现个别同学很困,但教师并没有请这位同学站起来读单词而是让该同学所在的一排同学,每人读一遍,如果其中哪位同学读错了,则这项活动就要重来。实际教师惩罚的就是这名打瞌睡的同学,但是教师并未明确指出,而是让整排同学为他的错误买单。结果发现,不仅这种方式受到大家的喜爱,而且无一人犯困,都认真的跟读,因为谁都怕所在的列或排被抽到,会牵连大家。
        最后,各组的得分要与奖惩机制挂钩。要保证全组学生都齐心协力完成预期任务,必须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奖励机制,如果最后呈现给学生的仅仅是不同的分数,那么下次再进行此类活动的时候,很多人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分数无关紧要,不会对组内其他成员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这个特点,我把小组得分与作业量挂钩。由于高中学生需要每天都背单词,所以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落实,我通常让学生写十遍英文两遍中文。那此时我把作业分成三遍、五遍、和十遍。可能这时有人会提出疑问,作业量不同会不会导致作业量少的组成绩下降。答案是肯定不会。为什么呢?我留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单词背下来,写的多未必就能背下来,无论写的多的同学还是写的少的同学,第二天都要进行单词测试,不合格会有相应的小惩戒措施,所以作业量分等级只是为了满足获胜小组的胜利感和让学生背单词的一个提示。但是,就是这几遍的差别,会让“全组总动员”,会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每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都渴望进步和改变。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改变现状,提高学习主动性,相信他们也会迎来英语学习的春天。
作者信息:于晓娟,女(1984.4—),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本科, 大庆市第35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