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郭佳妮
[导读] 罗曼·罗兰曾说过:在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
        郭佳妮
        云南省楚雄市紫溪中学  
        摘要:罗曼·罗兰曾说过:在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便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由此可见,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帮助,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相应的生命教育思想,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在最近几年,高中生生命问题屡屡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思考。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了诸多教育工作者探寻的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更为关注于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的全部生命,要为学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
        一、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教师是高中教育体系下的核心组成力量,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将生命教育融合到课堂之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对自身的责任感以及荣誉感有所了解,人的精神支柱从属于一切道德信仰,语文教师所承载着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重要责任,而且还需要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语文教师的道德信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应该从学生群体出发,要能够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肩负着指引未来祖国接班人的重要责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和青少年之间的接触最多,对于青少年的了解也最为深刻,影响也更大。教师所作出的言行举止均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良好形象将会对生命教学的开展带来更为有力的支撑,使学生更加信赖教师,对于教师所讲述的学习内容全面接受,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总之,全方位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拥有健全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只有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一切工作拥有高标准需要才能够更为清晰地教育学生,使学生足够热爱生命,充分领会到生命的美好。
        二、结合教材,深度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人们常常用命运多舛、生活无常来形容命运或者别人的生活,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之中,起起落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不管是成功抑或是失败,均需要对生活抱有平常心,拥有良好的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成功而不自大,失败而不气馁。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的深度探究可以明确,其中大量内容均是从人文性着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度挖掘语文教材,寻求其中所存有的各种生命教育素材,用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适时地开展写作练习,启迪生命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诸多有关于生命意识的文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及时为学生进行点拨,用以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针对于课堂内容来开展写作训练,用以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引领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内容用书写的形式予以展现,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将会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碰撞,其将会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生命教育
        实践活动能够更为有效地连接主客体,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产生深入认识的重要方法,实践活动通过直接操作以及具象化的表现形式,能够助力学生更为清晰地感悟生命的真正价值,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时刻面向于学生的生活,面对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与尴尬。人的生命历程中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语文教学关注于学生的生命的本质应该在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感受。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能够触发其生命感触的活动内容。活动从属于生活的载体,借助于语文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展生命意义活动将会为学生后续成长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工具,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有关于生命价值的演讲以及辩论赛等等,以此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领会失败,收获来自于课本之外的生命价值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抽选两节课程,带领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此来让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责任感,抑或者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有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用以让学生将革命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与现下生活相互对比,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引导学生更为热爱世界、热爱生命。
        五、教师需要从教育者转变为研究者
        生命教育作为当前时代下的重要教育主题,其发展尚且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在学科渗透方面的理论指导却还不够完善,实践经验也相对落后。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从知识传授的教育者角度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积极地开发挖掘潜藏于语文课堂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对于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来讲,其重点关注于学生群体的个体生命,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意识以及全生命意识。所以,凡是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意义的语文知识、教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都应该成为课堂中的重要教育资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地开发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从文本着手,探寻崭新的生命教育道路,为学生提供更为完整的支撑作用。
        总之,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其中融合充足的生命教育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而生命教育则可以提高生命的价值。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的重要责任,优化完善课堂架构,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更为深刻地感悟生命的价值,实现语文课程以及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蒲彩军.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2019.
        [2]盖京菊.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J].华夏教师,20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