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优化课堂——论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王维护
[导读] 在新课改的改革背景下,对教育事业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更主张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王维护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倘塘完小
        摘要:在新课改的改革背景下,对教育事业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更主张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教育作为引导未来人才的重要学科内容,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观念。赏识教育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获得了教育界的认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正向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赏识教育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激发兴趣
        引言:
        诚然,学生因家庭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能力的不同,使得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取得不同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必须要明确的观念就是,每一位学生的身上都拥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也可以这样说,每一位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细细进行雕琢,才能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而激发潜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适合学习的,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不仅如此,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正向循环。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和原则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做出的些许成绩进行肯定,让学生在这些肯定中获得成长的满足感,进而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学习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永远相信每位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后,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是十分重要的大前提。因为没有这个前提的支持,倘若遇到某些学生迟迟没有进步,教师很可能会怀疑学生的先天性条件,然后丧失耐心[1]。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有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事实情况很可能只是这位学生最近一段时间身体特别虚弱,造成上课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练习作业的时候也没法按时完成,导致月考成绩不理想。所以,不管学生的现状如何糟糕,教师要耐心一些,多了解一些情况,在心理上不断给出正向积极的暗示,帮助学生度过暂时的困境,这便是赏识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始终如一。小学学生自我意识较弱,大部分认识自我的渠道都是通过外界反馈,如果教师经常给出正面评价,学生就会认为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如果教师时常发出一些负面评价,学生很容易丧失信心。更糟糕的是,如果教师先是给出正面评价,后面又给出负面评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仅会对自身能力产生严重怀疑,还会丧失对教师的信任。


        二、针对性赏识教育措施
        由于许多综合性因素,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赏识教育。
        (一)表扬优秀的学生
        优秀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别聪明的学生,一类是非常勤奋的学生。对于聪明的学生而言,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自信,而对勤奋的作用进行忽视,因此当这类学生一旦表现出勤奋认真的时候,就要对其进行表扬鼓励,着重强调学生勤奋的优点[2]。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为例,在学完第一课《白鹭》之后,发现某位聪明的学生在独自练习课后较难的生字“鹭”和“嗜”,就可以在全班面前表扬学生的勤奋认真,不仅如此,这种激励会给其他聪明的学生留下印象,让他们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而通过勤奋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在肯定他勤奋努力的同时,要鼓励他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学习《将相和》这一课,学生从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普遍是学习蔺相如的开阔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良好品格,而倘若勤奋的学生能够从别的新奇角度探讨自己的见解就要加以鼓励,比如蔺相如能够两次战胜秦王,可以联想到困难和信念的关系,只要信念足够强大,困难就会不堪一击。通过这种鼓励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光要勤奋,还要勤于思考,才能收获更多知识。
        (二)表扬成绩一般的学生
        成绩一般的学生通常不收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关注,所以教师就要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他们进行额外关注,每当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这一篇课文时,老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中一共讲了猎人海力布几件事情?为什么海力布最后变成了石头?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熟读就可以找出答案。在教室提问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学生举手。教师此时就要避开优秀的学生,选择成绩一般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也要回答内容中的闪光点,从而培养这类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虽然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特点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能力开发出来,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优点,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实际上,赏识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对学生产生的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理解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通畅。
        参考文献:
[1]周剑峰.赏识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高考,2019(12):164-165.
[2]王惠琴.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赤子,2019(8):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