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崔敬欣
[导读] 近年来,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然变成当前职业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崔敬欣
        河北省定州市北渠河小学  07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然变成当前职业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大力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引言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它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学以致用。在这样灵活的课堂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创新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所以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如今小学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心态极其容易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感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能营造融洽的数学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压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能为学生带来好处,还能帮助教师从较重的教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公式及应用》中有关正弦、余弦内容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关于这些章节教学材料,再结合学生的特点,综合参考教学内容,制作出合理的教学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投放到展示屏上,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寻找资料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刻地理解正弦、余弦定理以及相关运用。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关键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是从思维不自觉到思维自觉的关键时期。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些独特性因素,注意以下事项:一、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没有教师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独立学习,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水平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中,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全面的、不成熟的。脱离教师指导的独立学习对他们而言是有很大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有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的原因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想而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中反复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让他们在思想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一个长久且可能反复的过程。
三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一)充分利用信息检索的便利
        互联网提供了信息公开的众多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检索软件搜寻自己想要的信息,在一些网站上辨别信息的可信度,找到科学的数据来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互联网把海量的数据信息呈现给我们,虽然所搜寻到的信息鱼龙混杂,需要人们进行辨别分析,但是也为人们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量,增加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科学性,让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熟悉未知的领域,接触新的世界,这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信息检索的优势在于增加了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比如说搜索ps软件的使用,可以找到学习ps软件的相关技巧,也可能从中了解到其他的P图软件,从而由一点发散到无数点,了解到想了解的领域的系统的知识,互联网就像一张网,罗列好一系列的知识,符合人们学习时的发散思维。
        (二).利用演示性教学提升修养
        所谓演示性教学就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原理简明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演示教学法有效缩短了教师的准备时间,摆脱了繁重的教学压力,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演示教学法也给学生带来数学学习的直观感受,弥补传统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记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任务设置紧靠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需要注意任务的关联性,要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例如在“画直线和曲线”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1.运用直线画小屋。2.运用曲线画小路。3.结合直线和曲线创作小花。学生通过三个任务的操作,先掌握直线的画法,包括线条粗细和颜色的设置,再迁移操作方法掌握曲线的画法,最后巩固所学,结合直、曲线画法创作小花。第一个任务为基础,第二个任务为迁移,第三个任务为拓展,三个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如此的任务驱动中,学生可以明确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从而积极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因而得以提升。
        (四)增加互动学习时间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而且在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部分往往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展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模式,并时常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一定简单技术的学习可以做出较好效果的课程内容。例如:网页的制作。在大多数的学生眼中,制作网页是一项较为炫酷的技术,但实际上,简单网页的制作并不需要很大的技术含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关于制作网页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演示,最后让学生自主通过团队的合作做出一个网页来。在教师进行示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以讲解得过快或是过难,难易程度的合理把控有利于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学的合作和一定的思考过程做出像样的成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增加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喜爱和学习欲望。
        (五).完善学生自我成长的网络评价机制。
        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引来保证学习的方向和方式的科学。检验成果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不能单纯的让学生自己学习,或者与他人合作学习而不去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不去引导学生自我总结经验教训。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评价奖惩机制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的锻炼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如何找寻资料,自主学习,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学习力培养是需要一个个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教师需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让学生能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积极参与课程之中。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找到更多的交流探索空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那么遇到学习困难问题也能及时的寻求教师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曦铭.自主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摭探[J].成才之路,2018(36):98-99.
[2]达瓦次仁.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理论前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41-42.
[3]胡乾苗.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学周刊,2018(33):144-145.
[4]康晓敏.有效设计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基础教育论坛,2018(31):36-38.
[5]阿热艾·胡尔马什.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