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陈信强
[导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陈信强
        芒市遮放民族中学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改进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区   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工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教育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之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习数学,更不具有熟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给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初级中学。困难更加明显,因此转化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方法值得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入学时基础薄弱。据笔者统计,所在学校的小学入学新生,数学在5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占比很重, 拿近两年为例:2018年,小学毕业学生人数293人,数学50分以下的人数是97人,占33.1%;2019年,小学毕业学生人数317人,数学50分以下的人数是102人,占32.17%,况且在这些学生中语文数学两个科目总分低于100分的有6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84%,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科目的增加,内容的拓宽,知识的深化,课时的减少,尤其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变为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进入动态……在小学阶段没有良好知识基础的学生,成绩自然就会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容易陷入厌学的困境。
        其次是受家庭和社会影响。据笔者调查,所在乡镇的民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且资源丰富,很多农民家庭靠种稻米、烟叶、西瓜、甜脆玉米的收入一季就能收入十来万元,家长对孩子的的管教,更主要的还是以孩子为中心,任其发展,对孩子没有更高的要求,甚至部分家长认为,读书出来就算找到了工作,一年的收入不如他们种一季庄稼。家长的意识深深的影响了孩子。
        第三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单调乏味,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爱搞一刀切,不能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作业的布置上使学困生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教学过程中进度过快,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赶课程进度,消弱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与巩固,盲目的提高难度和大搞题海战术,加剧了学生两极分化。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就目前的状况,要想大面积的转化学困生,需要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现笔者仅从学生的角度谈一些做法。
        (一)情感关爱数学学困生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学困生绝不是定型的 “砖”。在他们身上也有积极的因素,有许多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克服偏见,正确看待他们,用爱去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火花,特别要善于从日常点滴中发掘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在对待学困生上要“爱”字当先,“帮”字当头,思想上要爱,行动上要帮,只有爱才能在师生情感上引起共鸣,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陌生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师友。其次,要帮到实处。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摸清他们数学知识方面的缺漏,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二)树立会学数学的自信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自信心,易产生自卑感。爱迪生说:“我与别人不同,也许就是拥有惊人的自信。”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可利用班会或自习课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革命家因为树立信心而取得成功的故事。笔者班里的一个学生,开学初时给人的课堂印象还好,可后来越来越发觉他要么课堂上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开小差,对数学课有抵触情绪,测验成绩也越来越差。教师经过谈心、调查和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上总有意地留一点时间给他,易答易做的题目先让他回答或板演,回答得好,做得对时鼓励一番。学期第三次测验他的数学成绩为38分,虽属低分,但毕竟比上次进步了6分,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让学生们知道,基础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没有进步。

后来这个学生一改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数学成绩也一次比一次高,期末统考得到72分。一些在人们眼里不值一提的几句说话、一桩小事,有时却能点燃学困生的人生希望之火,使他们获得自信与新生。
        (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只有学生对数学课有了一定的兴趣,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的王国。数学的一大特点是其内容的抽象性,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见识少、不易理解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数学课应注意利用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数和形的概念,尽可能做到直观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件,借助多媒体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也可通过演示教具来向学生展示数学模型。如讲数轴,可用温度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讲各种四边形,可用平行四边形加以演变;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可借助扇形、矩形加以演变;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演示太阳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课件等。这些教学手段,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组织教学
        由于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偏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立足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低起点。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放低,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调整到学生能接受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教学。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教学“同类项”概念时,将其分成两个步骤,先讨论“所含字母”完全相同,在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多归纳。考虑到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要给他们多归纳和总结,每节课的最后时段,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所用的方法进行小结。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快反馈。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对于作业练习中的问题要加强边学边练的力度,对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在本节课结束阶段和下节课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教师极易适当讲解,便于学生巩固和理解,及时调控教学进度。
        (五)培养数学学习方法
        要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与数学课程相适应的的基本学习方法,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等方法。
        预习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预习该干什么,从何看起。教师有必要在课前编写提纲,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上课如何听,听什么?可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去听课。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弄懂的问题听课,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第二,通过听老师讲弄懂了或还有疑问,要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还不懂的课后要及时向老师请教。第三,在听课中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听老师讲解例题时的解题思路,以学会做一类题,而不只是一道题。第四,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
        对于课后练习,除一些常规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将错题、难题、好题做上标记,包括计算上的失误等,都一一记在自己的“纠错本”或“精华本”上,隔一段时间就要复习一遍。每周测试前教师公开告诉学生,考题全部是课堂上讲过的例题和练习,特别是学生容易做错的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好复习,发挥“纠错本”和“精华本”的作用。
        学会复习与总结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学完每一章,要及时指导学生做好阶段复习,通过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对学困生不易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要做专题复习,然后让学生独立做一遍,检查他们是否已经掌握。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2]张丽晨,刘显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