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培养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肖红英
[导读] 数学建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是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金钥匙”,也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
        肖红英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建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是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金钥匙”,也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文章以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例,展开研究。探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黄金期”,落实数学教学策略,响应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推进数学教育工作深度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
        数学模型是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以及数量关系对生活原型简化的本质描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模型主要表现为概念、计算方法、性质、定律以及公理等。学生“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计算方法等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采取有效对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培养。
        一、动手操作,建构数学模型思想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的知识获取并不单纯地依靠信息的输入,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实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天生就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喜欢东看看、细看看,这也导致学生们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很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当以另一个眼光看待学生这样的学习情况,抓住孩子这种天性,利用这种天性来唤醒学生隐藏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操作学习需要。进行数学教学。这不仅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能够实现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也符合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都与学生实践参与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构数学模型思想。
        如在进行“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进行圆形周长的测量。有的学生们会利用圆形纸片在支持上的滚动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则会借助线段来测量。但无论是哪种实践活动,都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相关联,顺水推舟的教师引出了后续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圆的周长公式的学习能够基于操作所带来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上升为理性数学建模,教学十分有效,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也有效形成。
        二、创设情境,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坚持“服务于生活”原则,实现学以致用。实际上数学教材中的诸多知识都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知识与生活之间巧妙连接,能够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想,在生活情景感受之中建立数学模型思想。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部创设“数学超市”。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生活模拟购物。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之中感知,学生很快就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景体验,实现人民币的深入认识。数学知识在情境创设之下变的浅显易懂,学生也能够从熟悉的生活道理上理解数学道理,从数学道理的认知中应用数学知识,这一过程恰好就是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数学建模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生动且形象,感染力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展示教学,能够直观的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实现“化静为动”的神奇教学效果。学生在直观感知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数学课堂也会充满活力。
        且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细致整合数学知识,脑海中应当有清晰的数学知识架构。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恰好能够从直观的角度满足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学生建模。
        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立体的角度去看待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同时能够把握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三维立体软件为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有关圆柱、圆锥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且通过动画折叠、动画展开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立体图形。学生能够从直观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在脑海中架构与之对应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几何立体图形掌握更有效,建模素养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拓展数学模型应用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学”,而是“学”、“用”的结合。且新课程在考查学生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中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发展提升的过程,能够拓展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且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解题训练的过程中基于基础题的同时,选择一些变式题、拓展题等。这些题目能够让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发散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学生的数学模型应用也更深入,更有效。
        如在学习“路程问题”时,教师可以就一个题目类型,正反向提出不同的问题:
        (1)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后仍以原速度继续行程,A车行驶2小时到达乙地,此时B车距离甲地150千米,求甲乙两地距离?
        (2)A、B辆车同时从加以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正好行驶了全程的2/3,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3.余下的路程要由B车单独走完,还需多少小时?
        这样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不是单一的思想,而是发散的思维,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能够得到对应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优化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参与学习、情境体验、建模感知与学以致用的机会,进而实现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顺利达到数学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海荣.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实践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04):32-32.
        [2]吕春丽.基于小学数学建模思想下的数形结合思想研究[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05):144-144.
        [3]王雷.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实践分析[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02):318-318.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培养策略的研究》(JYKT–20089)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