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丽
北京市通州区觅子店中学 北京市 101112
摘要;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就是指,教师利用合理资源,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升华
李凯老师的书中提到,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教什么,二怎么教。这正是历史教师该深入研究的问题。关于历史的学习,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历史素养的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几方面。那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堂的目标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吗?当然不是。历史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相互渗透,使之更加综合化、整体化。对美的欣赏正是我们要整合进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点。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在立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之美,带动和培养学生在历史时空中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如何在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讲渗透美育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历史学科中蕴含的审美因素。那么历史学科的美育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我们在讲历史课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对古人的智慧要抱有敬畏之心,我们所欣赏的历史之美就是从敬畏和智慧中来。历史老师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充满美的历史时空,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逐一展开说明和论述。
首先,我要先说一下,历史的“自然美”在学科中的渗透。我认为历史的自然美指的是人文景观融入自然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人文气息的自然之美。体会自然美的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进行的。例如,在讲到秦始皇北筑长城御匈奴和明朝长城的修筑时,给学生展示一个长城的航拍视频,学生就能很容易的结合教材内容,站在历史的视角下,体会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绵延不绝之美,从而明白,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对美的这种体会是在历史的时空观下溶入了人文气息的美,对学生来说既独特,又能引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思考。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讲到大运河的时候,选取京杭大运河的某一段,给出它同一段在不同时期的图片,学生就能结合图文,更好的体会到历史赋予它的浩浩荡荡的气势之美;在讲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的时候,通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图片展示,学生能够了解自然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美;在讲到农耕文明时,给出黄河和长江的图片,带领学生共同体会母亲河之美。在历史时空下的美还有很多,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取合适的图片和视频片断,合理的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体会大自然在历史时空下的独特之美。从而拓宽他们自己对美的认识。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历史学科中社会美的美育渗透。很多人认为历史学科中的“社会美”指的就是不同社会形态下所涌现出来的人物的美,而我认为这样说是不全面的,我所认为的“社会美”应该分成历史人物美和社会制度改革后的美。
这两种美在课堂上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人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创造历史,同时也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历史人物出现。远古传说中的人文初祖炎帝与黄帝;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子;战国时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张骞;精忠报国,收复故土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雄甘地,等等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尽数了。在这些人的身上无不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心灵美,人格美。在课上讲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加进这些人物的图片或者视频介绍,或者加入他们留于后世的一些名言警句,带领学生共同体会他们沉淀于历史时空的人性之美。还可以通过课上让学生来讲述这些人物的一些小故事,来体会这些人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展的人格之美。
社会美的另一个部分,我认为是社会的前进所展现出来的美。例如: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这何尝不是一种制度上体现出来的社会美,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将这一时期的奴隶主民主制度,跟之前的制度进行比较,体会当时的民主制度所带来的社会美;再看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认为这是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美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以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为例,展示深圳的昨天与今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美。让学生对正确的改革所带动的社会美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创造美的渴望。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艺术美”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历史中体现艺术美的例子有很多,在历史教材中,雄伟的历史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塑、精彩的书画和文学作品等等,无不体现着历史的艺术之美。先以建筑为例,当我们讲授的历史中涉及到它们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图片展示,所展示的图片可以是某一建筑的想象图,也可以是某一建筑的真正的原本的照片。通过老师对于这一建筑修建的背景资料的添加,以及依附于这一建筑所发生的事件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出历史时空下的艺术美,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也加入了个人的思考。对于雕塑、绘画、壁画、书法等艺术品在课堂中的赏析也是如此,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在历史时空观下的审美意识。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最为透彻。可以在课堂中节选某一段文学作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带领学生共同赏析,体会这一文学作品的美。例如:在讲到红军长征的历史的时候,加入毛泽东诗词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整首诗洋溢着抒情风格,引导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在历史情境下诗词中的美,从而来理解诗词中体现的人物的美。这也是对艺术美的一种升华。
要在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在各知识点间发掘美的存在,再搜集关于美的素材,也就是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通过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赞美人类所创造的点滴成就。在欣赏美的自然,美的社会,美的艺术的同时,实现自我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完成欣赏美的自我的升华。因此,历史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更是在历史的时空下,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升华自己内在美的过程。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学生学会欣赏美的同时,也将会收获自己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独特感受。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毛泽东诗词鉴赏》田秉锷 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
[3]《历史这样教》 李凯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