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黄思蕾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不文明礼貌的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原因,适时调整思政课堂教学,可从“言传”、“身教”、“法治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黄思蕾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17)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不文明礼貌的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原因,适时调整思政课堂教学,可从“言传”、“身教”、“法治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一天,我在浏览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新闻时,看到一篇名叫《我们这代人,已经不太懂礼貌了》的文章。这个标题太刺眼了,使我迅速点开来看,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画面:有一个小孩子,走斑马线过马路,车辆纷纷停了下来,那个小孩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对着车辆鞠了一躬。故事讲到这里,我们都会纷纷感叹:“这小孩真可爱,真懂礼貌呀!”然而,笔者话锋一转,却说“道理都懂的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时候却连个谢谢都没在”,接着也举了很多不懂礼貌的例子来回应标题“我们这代人,已经不太懂礼貌了”。此时的我心情变得沉重了,因为我也正在承受着来自学生的不礼貌。校道、走廊上见面,学生或是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或是直接忽视我连个招呼也没有;学生有问题请教,我解答完了,一句“谢谢”也没有,直接走人;我在教室里上班会课,学生不打报告,直接走进教室;每周固定的早会上,奏唱国歌环节,学生没有行注目礼,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如此等等。
        我认为,导致以上种种高中生不文明礼貌现象的原因有:受腐败、拜金、享乐等消极社会情绪的影响;家长对独生子女或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缺失;部分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德育课程的要求往往采取抵触甚至逆反的态度,很难把德育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道德素养等等。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一比喻表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那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没有分阶段的,应该在学生求学的每一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高中阶段,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重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精品”走向社会。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时刻进行“言传”。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利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既可以展现多样化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时,向学生抛出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老人摔倒了,到底“扶”还是“不扶”这一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从中对学生进行法律、道德方面的引导。比如学习《文化生活》中的《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时,结合当时的香港乱局,对比香港废青与爱国青年的不同行为,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是极大不同,进而引导学生们主动自觉地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再比如学习《文化生活》中的《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用中国女排11连胜豪取世界冠军的事例引出女排精神,进而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以上种种教学,确保在每节思政课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了思政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是抓准时机“身教”。以身作则,身先为范,如平时遇到学生不主动打招呼,那我就主动跟他打招呼;学生帮助我后,我也主动说谢谢;在升旗仪式上,我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会立刻停下来,行注目礼等等。如利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与学生们一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活动,在“我为创文献一份力”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与时俱时做好法治宣传。法律是维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法的价值是公平公正和秩序,只有学校培养出来的是知法懂法守法的人才,才能保证国民素质的德才兼备。法治教育具有时代特征,思政课老师要将时事与热门话题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注意国内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是国内外重大的违法事件,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关注青少年自身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思政课中法治教育的生命力。如在讲解哲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时,恰逢今年两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顺理成章地向学生们宣传: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律,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社会的发展使青年教育成为一个挑战,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高中政治课程是青年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政课堂更应承担起培养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使高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历史使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