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枝
街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 台州317205
摘要:历年来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呈下降趋势,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落后,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体育工作管理水平落后,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运动时间等等。本文将从改变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入手,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率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针对本校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模式作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大课间;身体素质练习;创新模式
1.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指出,将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在学校的考核体系中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其中的一项对照标准,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坚决把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以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都非常重视。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2.1内容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目前许多学校虽然有目的性的创造、编排自编操、特色操,但天天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刚开始还比较新奇,做了一段时间,就兴趣全无,应付了事,丝毫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也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2.2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量较小,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和主要途径,但是现在许多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时间得不到保证,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第一部分的广播操《七彩阳光》学生4—5分钟就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自编操、特色操也就4—5分钟,两部分加在一起不超过10分钟。从运动量产生的角度分析,在单纯做广播操的运动强度下,十分钟时间的练习时间对学生来说产生的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锻炼效果更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2.3教师管理模式落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不够规范。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照常开展,但学生的积极性很低,教师的管理模式和锻炼理念落后,很多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进行课业辅导;还有教师自身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把学生带领到操场的这几步路都不愿意走动,甚至整个过程都不参与,导致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走个过场。
3.创新模式,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增加形式多样的身体素质练习(对策)。
针对我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反馈,根据学生特点、体育设施、体育工作管理等情况,建议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单一的两操模式,转变为广播操和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
3.1两操变一操,素质练习不能少。
大课间体育活动正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模式,而其中的身体素质练习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通过练习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项目,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广播操(七彩阳光)练习,练习时间4—5分钟,这部分的广播操练习既符合国家教育部推广广播操的要求,又为接下来的身体素质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第二部分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具体安排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周一,由于需要升旗仪式,所以不安排体育活动。周二进行跳绳和坐位体前屈练习,做完广播操,学生之间站位间距1.5米,采用单数蹲下数,双数跳,跳完一轮后交换练习。练习三次,每次1分钟。完成之后进行坐位体前屈练习,方式同跳绳练习,四个八拍为一次,每人完成三次。周三进行俯卧撑和高抬腿练习,双数进行俯卧撑练习10-15次(低年级学生适当降低练习要求,可换成原地俯撑练习),单数数数,并进行保护与帮助,交替进行每人完成3组。完成后再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每组50次,每人练习三组。周四进行仰卧起坐练习,单数按腿双数做,完成一次练习交换,每位学生完成三次练习。完成后进行开合跳练习,单数数,双数跳,每组50次,每人完成3组。周五练习耐久跑,两路纵队为一组形成一个小圈,各自沿着自己的队形跟着音乐的节奏逆时针慢跑10分钟,不同年级段可安排不同的运动强度。所有练习完成后,进行2分钟放松运动,让学生放松身体,舒缓心情。
3.2合理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保证一定运动负荷,达到锻炼效果。
合理的活动时长和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保证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大课间不少于30分钟的原则,建议设计时长为40分钟,除去进退场的15分钟,实际练习时间能保证在20分钟左右,再结合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更为学生留下放松身体和精神的时间。
3.3规范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提高运动效率。
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它是所有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更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体育教师负责指挥同学们顺利的进退场,以及各种练习的开展,各科教师负责维护班级秩序,保证学生安全,同时需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与学生同做广播操,参与身体素质练习,如此,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运动效率。
综上所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有着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灵活多变的,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投入工作中,认真学习,不断积累,更科学的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欢快的身影充满校园的操场。
参考文献:
1.张海文,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05
2.蒋虹,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社科体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