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崔 强
[导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美术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具有鲜明的造型特征与色彩特征,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崔 强
        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二中学    新疆阿克苏   8423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美术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具有鲜明的造型特征与色彩特征,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当前,受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并不重视美术的视觉性,未能深入分析作品的内涵与特色,难以真正落实美术教育的目标,也难以引导学生提高美术核心素养。为此,以美术核心素养尤其是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美术教育,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该文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培养
        引言
        在新一轮美术教学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重要话题。美术核心素养的要点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作为美术核心素养中的第一条,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读图时代的到来,也使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与思考的能力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方向。优秀的图像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但学生的图像识读与思考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
        1运用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图像识读指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感受图像的内涵和意义,识读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肌理和空间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重点是选择合适的美术素材,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读图、识图,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的形式、价值和意义。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手法,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如在学习“光与影”这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光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光源的概念,认识到光的多样性,了解影的原理。如光类型多样,不仅有太阳光,还有灯光、激光、月光、烛光等,而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现象。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思考影产生的条件,如光源、遮挡物、屏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美国总统山雕塑、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并结合雕塑和图像讲述美术作品的色彩、风格、线条、造型等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些美术作品有何文化意义,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如美国总统山雕塑位于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雕塑所处的空间高大开阔,欣赏时视角大,需要仰视。加上光影作用,所以人们在欣赏雕塑时,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随着伟人们的面部色彩的变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雕像神圣、崇高、威严、雄伟的气势,肃然起敬。而这种效果,正是雕塑家刻意营造和追求的效果,雕像本身起伏、凸凹的线条,使岩石表面有了节奏性的变化,它们与雕塑形象的体量、光影明暗效果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雕像才能传递出特定的情感意味。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阅读视觉符号、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和解读能力,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图形和影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可以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在心理学上,众多心理学专家对12~15岁初中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龄段的初中生在逻辑思维上已经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因此,对于各色、各类型的图像,初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通过已有的经验与对图像蕴含情感的认知发挥想象力,对图像进行深入分析与审美判断。

多媒体教育的引入,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支持,大师的经典之作、世人喜爱的通俗作品等应有尽有,既为初中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又为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供了大量资料。为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首先,教师可比较经典美术作品与大众美术作品,前者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后者作为大众审美的重要体现,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两者比较,便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解读美术作品,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视觉形象的认知。其次,利用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美术作品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多层次地感受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最后,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调整美术教育内容,丰富美术教学手段,灵活选择美术作品,为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奠定基础。
        3识别
        所谓的识别是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够通过观看这一活动来明确作品的出处、用材、技巧等,当然,识别相较于观看来说,难度高一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教材的局限,要通过扩大学生的欣赏内容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品识别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么,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呢?例如:在教学《青花瓷》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我先向学生播放了周杰伦的“青花瓷”这一歌曲,目的就是要给枯燥的美术课堂增加一点生机,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初步对青花瓷有一个了解,以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进而为学生识别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之后,我按照教材内容让学生走近青花瓷、了解青花瓷,接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青花瓷的“罐、碗、瓶、壶、杯、盆、洗、盒”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青花瓷进行分析与识别,如:对这些青瓷上的造型、花纹、色彩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以为学生后续的识别做好前提工作。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识别、观看,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鉴赏活动,只要能够分析青花瓷上的花纹或者是图案就可以,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识别意识。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一些作品,引导学生从绘画的特点或者是绘画的内容来判断是谁的作品,这是培养学生识别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4丰富培养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让学生用不同色彩的画笔绘画、写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整理笔记、写报告,从而让色彩引导学生的记忆路线,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绘画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各种信息,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第三,活跃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色彩、图像的兴趣,让他们以色彩、图像为媒介开展各学科的学习活动。第四,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发挥想象力,把想到的事物或情节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合适的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核心素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慰岚.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愉快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68.
        [2]杨建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8):101-102.
        [3]明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8(9):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