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杨晶彬
[导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能为广大学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晶彬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57000
        摘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能为广大学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学”课程因此成为了众多高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学;教学模式;探究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视,而小学教育又是我国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基础部分,所以,对小学教育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教育学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必修的一门教师教育课程,对培养合格、优秀的小学教师具有重要作用[1]。对于目前我国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师范类高校有必要在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及对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这两个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和改进。这不仅有利于小学教师在当下的教育环境里理清教学思路,而且能够在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政策的指导下,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成果。
1 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环境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观点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也是同样有效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得到良好的教育,但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之中,尤其是初级的小学教育环境里,却多多少少存在着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教育环境混乱、教育管理缺失、教师素质差异和教学目的模糊等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也是我国当前小学教育环境的现状。要想攻克这些难题,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共同改善和治理小学教育环境。因此,需要我们从源头做起,在师范类高校内部便进行小学教育工作优化。
2 高校“小学教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学”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把培养优秀的、符合一线小学教育需求的学生放在首要位置[2]。为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进“小学教育学”课程的不足,我们需要面对以下4个问题:
2.1 教学目的存在的问题
        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明确以教育为本的教学目的,围绕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来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再对教学工作加以落实,这才是实践教育。因此,学校以及小学老师们要意识到《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承担着师范生们热爱自己教育工作事业、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教育观念的重要作用,也是教师教育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3]。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做到有机结合,让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通过“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充分认识到教师这一角色属性,主动扛起肩上的教学重担,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教学能力。
2.2 学校存在的问题
        校方对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也是导致如今小学教育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许多高校仅仅是设立了“小学教育学”这一课程,缺乏深入的教学课题研讨和充足的精力投入,致使师范类学生也未能对此过分关注。在开设教育学课程时,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实习的机会,使得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如同纸上谈兵[4]。学校刻板的教学制度在影响着师范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学生在走向教学岗位转变为老师后,其影响也会波及到他们所教授的莘莘学子,不能不引起充分重视。
2.3 教师存在的问题
        老师是对学生的施行教育最直接的人,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韩愈曾在《师说》里阐述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学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学侧重点也就各不相同。为保障教师的技能水平考核和教学重点落实,师范类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一定要做好教师的选拔工作。
2.4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课程上存在着一个通病,死板。

对于“小学教育学”而言,其受众是广大的师范学子,如果教材编写内容空洞,只游离于理论层面,没办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那么在教学课程上也就会体现为无趣、晦涩,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其日后的教育工作也会影响至深。
3 教学模式的探究
3.1 对教学目的进行探究
        高校开设“小学教育学”的课程是为了教育学生,而教育的根本则是育人。师范类高校既然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场所,首先就必须要明确自身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和培养教育人才的任务。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高校需要借鉴各地先进的教育方式,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开设“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的。
3.2 对学校进行探究
        学校要担负起作为教育场所的使命。在校园内积极开展与小学教育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各地师范高校采用交换生等方式,相互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各高校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制定教学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应该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们创造浓郁的教学氛围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转变学生的教育观念,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来发挥高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3.3 对教师进行探究
        高校需要对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重点进行相应的审核,以规范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其素质水平。而老师在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也要为其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使其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才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认知[5]。教师不仅要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还要传授其良好的适应力。适应不同时期教育方针的转变,适应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技能,适应小学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既要具备为人师表的威严和授人以渔的能力,也要对学生的教师情怀、教学能力加强培养。
3.4 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对于教学模式,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传统的高校“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育模式一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教材以板书的形式,在课堂上通过举例论证和描述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虽然能吸收知识,但消化效率不高,对内容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材编写要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具象化的资料来辅助教学工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印象;最后,把教材理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起来,例如以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见习教学等形式,在小学教育学课程实践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教学工作,亲身传授实战经验。由实践升华出理论知识,有效的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运用教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模拟演示教学,将理论知识处理融入课堂,学生真实作为“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从而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由此培养学生小学教师的角色意识[6]。
        为实现教育模式的革新,老师们要特别注意到教材和课程这两点。对于教材,教师不要拿来即用,这是对学生教育工作不负责任的一种体现。应当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核心,提取教材中的有效观点和理论,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授课;对于课程,教师也要增强创新理念,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课程教学不单单局限在课堂之上,更要深化教学工作,使其渗透到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中去。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认识到“小学教育学”在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而教育模式的革新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当下的小学教育环境中,把教育工作化繁为简,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践行到实际当中。缩短由师范学子转变为新兴教师的成长之路,壮大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黄白.小学教育学实践教学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3):69-74.
[2]温玲子,柳海荣,闫佳坤.OBE理念下的"小学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292-293.
[3]马进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神州,2018,(36):93.
[4]候锦荣.浅析"小学教育学"在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速读(下旬),2017,(12):208.
[5]余欣榕,常莹.高职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改革初探[J].新智慧,2018,(11):13.
[6]查小艳.《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5):131.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双驱互促模式在“小学教育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课题批准号:GZB132014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