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明德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41
【摘 要】提起“观察月相”老师们都很熟悉,因为《月相变化》是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观察月相任务”是各种教学研讨中常常探讨的难题。但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颁布,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观察月相》出现在低年级的小朋友面前,但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习阶段目标的不同,教学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不然容易水土不服,产生“奇葩作业”。“如何有效组织二年级学生进行连续的月相观察?”带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合适的途径。
【关键字】 月相 观察 合理 参与
一、网传“奇葩”作业,引人关注问题
小学二年级新课本亮相后,就有所谓“奇葩作业”频频亮相,作为一个科学老师,下面的这类标题引起我的关注。
网友评论非常多,但同时暴露了更多的问题。而且无独有偶,因为大数据的关联,在新闻的底下又发现了暑假里的一篇报道,那篇报道发布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引发热议,但现在也被翻了上来。
这更让人联系到科教版二年级的新课本中的《观察月相》一课,莫非是科学老师提前布置的暑假观察任务,为开学以后的课堂上讨论做准备。
作为二年级的科学老师,发现自己都正面临着这个问题,无法作壁上观,必须作出尝试,首先得分析调查这个问题,再以实践行动研究,探索合适的途径。
二、客观分析问题,调查实际情况
1、对“奇葩”作业的理论分析
(1)“奇葩”作业并不真的奇葩
从课本的要求上看“奇葩”作业不奇葩,是一个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必须的作业。如:科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上的聚焦板块中就要求说说“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三什么样的?”在研讨板块中也要求“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所以要上好这一堂课,需要提前有对月相的真实观察记录,而这种真实的观察是任何图片或APP软件无法代替的。
这么看来,那个布置一年级小朋友暑假里观察月相的老师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懂得科学观察重要性的科学老师。暑假里提前布置的好处有很多,晴朗天气多、晚上休息时间充足等。那位幼儿园老师也是负责的老师,他并没有直接提供图片简单地让小朋友找规律了事,而是真的布置了真实的观察作业。实际上,如果提供一些图片或利用APP软件,找到月相规律并不是有多么困难。尽管这些作业都有要改进的地方,但初衷是希望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得到对月相观察的第一手事实材料,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2)违背一些学习理论的方面
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不难,难的是完整真实地观察到一个月的月相,对低年级的孩子这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即使有家长的陪同,但家长如果没有一定的月相知识的话也很难。
这甚至都不是新课程标准中二年级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新课标,《观察月相》这一课只需要达到 “知道什么是月相;能描述月相的变化。”而“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三、四年级的阶段目标。给二年级布置28天、30天等完整一个月的观察任务可以说是违背了学习进阶理论的。
这些作业中,规定每晚同一个时间看(比如:每晚7点—9点),有半个月是看不到月亮的,虽然老师的本意可能是可以空着不画,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理解的,这样非常消磨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家长也感到困惑,干脆直接搜索答案,按照正确的规律代画。
因此,二年级学生可以去猜没有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但不需要完整地观察完一个月的月相;可以不画看不到月相的那天,但不用去把没有画的月相硬补充到记录上去。二年级学生不是为了标准答案而观察。
(3)学情分析不足,误解原意
年龄小的孩子往往有向师性和较真性,有时候老师说要求怎么样他就一定要怎么样,爸爸妈妈怎么说都没有用,极有可能是孩子“倒逼”爸妈半夜起来画月亮。有的家长对月相也是一知半解,老师指定时间不合适或者没有指定时间,都可能人为地将难度增加了,就像那个孩子和家长选择了半夜12点观察。
原本月相观察从技术难度上说是一种简单的天文观察之一,晚饭后散散步时抬头看一下天空,体验真实的轻松的趣味的天文观察,又能引发孩子对仰望星空的兴趣。就算看不到月相也没有关系,看到和看不到都是一种记录。
如果能把这样的意图传递给家长,看30天也不长,哪怕布置成在家里的挂历上记录半年之内你看到的月相,也没有家长会这样叫苦连天吧。生硬直接的作业布置,会让学生家长误解老师的原意,或者传递一种学习的焦虑,非要在老师规定的期限内找到答案。作业好像都是为了标准答案而设计的,而家长非得按照老师的步骤找答案,专注于告知孩子答案。
2、对大众评论观点的整理分析
(1)把真实意图直接说出来
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探究其实很有意义!现在有多少人能够静下来研究一件事了。”也有网友指出“这个作业就是锻炼小孩子的观察能力,老师说选固定时间观察即可,小孩子选了12点,家长为什么不引导?”还有说“有时候月亮要下半夜才出来的,那记录就写没有月亮出现不就好了么,这也是月亮出来的规律啊。”
但是这些意图如果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表达出来,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解读出这个作业背后的意义的。有网友报料“有位家长是上海天文学会的,都甚至无法帮助他的孩子完成这项作业,因为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晚上7点到9点是根本看不到月亮的。”看来就算是有着专业的天文学知识背景的家长,也可能一时无法领会这在教育上意义。
(2)设计合理的亲子作业而非命令式作业
部分网友认为“这个作业如此难做应归咎老师,平时应花更多时间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常识。” 但也有网友认为“作业是否“奇葩”是见仁见智的问题,除了某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外,多数作业的本质还是希望增进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互动,促进亲子关系。”
老师需要先弄清楚的是,布置的作业学生是否能做得了,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一不小心就“过难或过易”了,换位思考才能精准设计,因为一道“命令”背后可能是众多家长的劳心劳力甚至“劳民伤财”。不要以命令的形式将作业直接强加于孩子与家长身上,设计难度合理、分工合作的亲子活动方式,培养孩子的同时,增进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互动。
(3)不要让家长完全代替孩子
有网友表示“这种作业小孩子能乐在其中。但让家长代干,简直折磨。” “作业是布置给孩子的,家长代做是在变相教会孩子造假说谎。不利于启发孩子的思维,还会破坏孩子原本清纯的本性。”
老师的此类观察实践作业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作业是留给自己的,而不是家长的。不要让家长过度解读,主观上把完成作业拔高到“竞赛”层面。
(4)实践观察作业也需要反馈评价
有网友提问“学生做完后,老师又是否有认真批阅,还是布置完了就不闻不问?”“那些所谓增进亲子关系的作业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别让家庭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实践作业当然需要老师的反馈和评价,较长期的实践,老师的反馈更应该伴随在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要打开沟通的通道,家长遇到有困惑的地方可以合理地跟老师沟通解决,才能提高这种实践作业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俞伯军.低年级科学教学建议.浙江省教研室,2018(4)
[3] 林素珠.小学科学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