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李浩然
[导读] 本文为一例因求职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个案报告
        李浩然
        11022919890524**** 北京市   100081
        摘要:本文为一例因求职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个案报告。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焦虑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有明显的焦虑和自卑感,心情压抑、苦闷;睡眠质量不佳。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主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以及咨询师的评估得出结论:求助者的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关键词:求职焦虑、自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 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李某,女,22岁,大专,独女,体态正常,未婚。家族无精神病史。母亲为普通工人,父亲在其幼时因病去世。
(二)个人成长史:出生于城镇的一个工人家庭,无重大疾病史。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将于明年7月从北京某专科学校毕业。
(三)目前精神状态: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对别人的注视敏感。衣着整齐干净,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
(四)生理和身体状态:失眠,食欲不佳。无重大疾病史。医院体检报告无异常,无器质性病变。
(五)社会功能状况:与家人关系尚融洽,有要好的朋友。能正常上学,可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六)心理测验分:
        SAS 标准分:63分,有中度的焦虑。
        SDS 标准分:49分,无抑郁表现。
        SCL-90 总分144 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焦虑因子分:1.86),属于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2周以来感觉心烦,焦虑,自卑感明显增强。容易早醒,早醒后不易再入睡。
        个人陈述:我从小就很听母亲的话,很依赖母亲。高考失利后考入一个普通的专科学校。大约三周前,学校组织即将毕业的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自己被系里推荐到一个不错的公司,但是因为自己很紧张,说话有些语无伦次,最终没有被录用。后来,我就害怕投简历面试,觉得自己不优秀,不会找到心仪的工作,近期很烦闷,犹豫再三前来咨询,希望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
三、咨询师的观察及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独自前来,身材中等,发育正常;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进咨询室时显得很紧张,坐下后心神不定,低着头不敢与咨询师对视,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无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回答切题,语调适中。但在谈到求职问题时,情绪波动大,情绪明显紧张,表现出焦虑不安。
(二)求助者的好友反映
        李某最近越发不爱说笑了,和母亲关系有些紧张,对外界事情不关心,总是唉声叹气,近两天喜欢独自一人。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生理检查:经医院系统检查未发生异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2、精神状况检查:焦虑,紧张,烦躁,但意识清晰,智力正常,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3、社会功能状况:生活、学习与社交受到一定的影响。
        4、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由认知偏差引起的求职焦虑情绪:“我不优秀”(对自己的过分概括化)、“失败了会被嘲笑”。
(二)诊断与依据
        1、初步诊断: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由不合理信念引起的不良情绪,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2、诊断依据如下:
        (1)排除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2)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稳定,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主动求助,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3)心理冲突属于常型,无神经症性症状,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尚未泛化,主要是求职欲望下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病程为2周左右;社会功能轻微受影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是“我不优秀,所以我不会找到心仪的工作” 、 “因为求职失败,我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三)诊断鉴别
        1、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周左右,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2周左右,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女,22岁。
        2、社会性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自己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过高期望、高考失利、第一次求职失败。
        (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母亲严厉,终日忙于工作,缺乏沟通;母亲虚荣心强,缺乏理解,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或缺陷。
        (2)被烦恼、焦虑、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人际关系上采用回避方式,减少与人的交往,即使是与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变得孤独,加速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五、 制定咨询目标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焦虑的情绪,减轻自卑感。
(二)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求职失败这件事,求职失败并不会遭到“优秀”方面的质疑,这可以随着求职经验的累积,增加求职成功的把握。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周围人对自己求职失败的评价,促进求助者与周围人的正常人际交往。
        2、SAS 测试标准分从63分降到50分以下。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趋于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为实现咨询目标,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该疗法认为: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件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143]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和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132]
七、 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1.第1次咨询:
        (1)咨询目的:收集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
        (2)方法: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相关规则。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明确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反应相关的诱发事件。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其求职焦虑的原因。指导其作相关的心理测验SCL-90、SDS、SAS,并结合ABC理论对求助者初步做出评估和诊断。
        2. 第2次咨询:
        (1)咨询目的:巩固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方法:同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向求助者阐明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并举例说明。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儿时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不优秀”、“失败了会被嘲笑”。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情绪低落、睡眠不佳、避离人群;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第一次求职失败;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我不优秀”、“失败了会被嘲笑”。
        3. 第3次咨询:
        (1)咨询目的:探讨焦虑原因;学会合理评价。
        (2)方法:通过上次咨询确立的不合理信念(B):“我不优秀”、“失败了会被嘲笑”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启发求助者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并建议下次咨询邀请母亲同来。
        4. 第4次咨询:
        (1)咨询目的:巩固和结束;加强亲子交流;自我交谈训练。
        (2)方法:首先,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和母亲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之后,和求助者一起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
八、咨询效果评价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虑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求职面试时不再觉得尴尬。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三)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总分129 分,总分下降了15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焦虑因子分:1.00),属于正常范围。
        SAS 标准分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焦虑情绪;摒除了不合理信念“我不优秀”、“失败了会被嘲笑”;提高了适应性水平,经过一周后电话回访得知其可以正常参加工作面试,同时在积极准备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143、132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 3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