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等教育分流中对中职教育的定位偏见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黄文婷
[导读] 我国现在面对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与产业转型的情况
        黄文婷
        茂名市东南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茂名 525200
        摘要:我国现在面对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与产业转型的情况。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部分。但是,中职教育因其本身的特性,社会上大多以底层的视角看待中职教育地位、发展与声誉形象。社会公众、学生及其家长都对中职教育存在教育模式不够正规、师资薄弱导致中职学生文化知识低、专业技能弱与不利于个性培养、习惯的观念。找出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原因,解决中职教育面临的难题已成为我国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定位偏见
        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从近几年国务院出台的政策看出,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中职教育的发展缓慢,社会公众、学生及家长的定位偏见,中职教育本身发展力度不够的定位偏见阻碍了其发展。
        以上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把20世纪90年代的中职教育质量比现在更高做了原因对比。当时所招收学生的资质整体水平较高,甚至高于当地重点高中的招生分数线。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大潜能和可塑性,招收生源的素质高低影响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现代中职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在我国新东方、蓝翔、北大青鸟、联想职业教育集团等都是发展较好的职业教育典范,当然与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等相比,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落后,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政府对中职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从近几年的政府教育投入财政报告看出普通高中与中等教育招生人数相差不多,但政府的教育其本建设投资相差较大,对中职教育的定位偏见较大,以至于出现中职教育发展落后。根据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四)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特殊专业的助学力度,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二、公众观念歧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我国历来有很多重学术,轻技术的例子,导致整个社会阶层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积极性不高,相比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差别较大。当下职业教育的地位,其处境堪忧,发展困难,究其原因,还是社会没有摆脱对中职教育歧视的“路径依赖”。公众的观念转变跟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发展保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是升学和就业歧视: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受过普高学习,在中职学校学习某项技能,在社会中处境尴尬。在就业方面,中职学生大多处于初级技术技能阶段,社会就业的弱势地位。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才能录用。为中职生以后的就业和升学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增强中职学生和家长对于中职教育的信心。
        四、校企合作中存在歧视:在我国中职教育主要采用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但在很多企业中,对中职教育发展态度冷漠,不愿意接受中职教育实习生和投入资金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或者在接受实习生时不愿意对中职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也没有保证其合法权益实现。
        其实“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在“普高热”和“高学历热”盛行与就业情况的变化,中职教育发展会更加困难。中职教育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发展起来,让政府、企业、中职学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将“校企合作”的真实意图实现。但是,在我国“校企合作”实行中,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
        (一)学生、学校与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认识度不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不过关,在实习中“不务正业”。
        (二)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利益关系有待协调,校企合作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最小投入支持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最小化,学校提高影响力扩大生源和学生培养自身技能会出现矛盾,导致一连串问题出现。会导致校企合作举步维艰,重形式轻内容,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最后与校企合作的真实意图相违背。
        (三)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在我国大部分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只为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因此,导致中职生和所学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关联,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出现差别。
        (四)实践型师资队伍缺乏,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实践工作经验,缺乏行业背景与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应该更多走出课堂,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更好的为中职学生指导学习和熟练使用实践技能。
        根据“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加强学校、学生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相关部门可对提供相关的学习交流与国外学习的机会。协调好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利益关系,政府应起到关键主导的作用,开展多种“校企合作”的模式,要切实落实每一种专业的切实实践,建设“双师型”教师,加强中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实践能力。
        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与参与,中职教育的生源素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升学和就业歧视还有我国实施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成熟,都影响了社会各方面对于中职教育的定位偏见,根据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切实每一个国家的规定,加强公众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前景的认识度,转变存在的定位偏见,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孙建波.从否定、无奈到肯定-谈农村家长及学生对农村教育的观念转变.职业教育(中旬刊).2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