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5期   作者:郭远
[导读] 技工院校在新课改要求下重视评价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此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效率,最终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计算机人才
        郭远
        湖南省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422000
        摘要:技工院校在新课改要求下重视评价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此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效率,最终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计算机人才。本文首先介绍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现状,然后探究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机制
        技工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阵地,为向社会提供优秀人才,势必要全面、客观评价学生能力,根据评价结果适当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直到专业人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工作刻不容缓,对此要深入研究评价机制,真正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持续发展,并优化技工院校评价机制。
        1.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现状
        大部分技工院校开展学生评价活动时,往往以目的性评价为主,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客观反映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并且不能更好的满足中职生进步需要[1]。评价现状总结为:评价方式较单一,评价指标较局限、评价功能较片面等。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常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相对来讲,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及运用、职业修养、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缺失。长此以往,会降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效率及质量,进而影响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导致校企合作关系非良性发展。
        2.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的构建与实施
        2.1构建
        为提高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应在评价机制构建阶段遵循主体性、操作性、发展性、方向性原则。即围绕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确定评价指标,通过量性结合、过程式评价得知阶段性学生能力提升情况,为学生全面发展、技工院校特色发展指明方向。评价指标包括知识(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政素质、身心素质),这能为学生能力评价实施提供依据,
        2.2实施要点
        2.2.1创新评价方式
        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专业教师应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评价方式,这对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实际上,差异化评价重视挖掘学生潜能,尽可能提升每位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自信心,最终能够主动探索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并全面调动学习能动性[2]。
        2.2.2细化评价指标
        为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力,应细化上述二级指标,保证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真正提升专业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论知识指标细分微机操作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图形图像处理知识、计算机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指标细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及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公共基础知识指标细分政治及英语知识、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标细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管理与维护能力;职业技能指标细分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力。职业道德素质指标细分及权重:职业兴趣、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思政素质指标细分思政觉悟、道德品质;身心素质指标细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2.3丰富评价功能
        为有效应用评价机制,获得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应适当丰富评价功能,如激励功能、教育功能,这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个性发展、全面进步的基本要求。

评价过程中,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模式,让学生、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充当评价主体,并为各评价主体提供互动机会,以便全面得知专业学生能力[3]。最终技工院校根据多样性评价结调整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满足专业学生能力提升需求。
        2.3实施策略
        2.3.1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实践考核相结合
        为掌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消化情况以及运用情况,教师结合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实践考核,这能让学生客观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并且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自身专业技能,进而针对性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力争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为计算机行业持续发展在人才方面提供支持。对比于以往传统理论考核,所得到的考核结果只能反映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并不能真正显示学生专业技能高低。部分学生考前临时学习,以应付心理对待理论考试。基于此,势必要革新传统考核模式,将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实践考核相结合。这既能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又能针对性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具体来说,阶段性理论知识学习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珍惜已有实践机会,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已学计算机知识,借助实践扎实巩固知识、学习新知,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实践考核包括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管理与维护能力等,据此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打分,将分值记录相关档案,为下一阶段实践分值对比提供参考。
        2.3.2专业技能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
        技工院校为中职生制定考核计划时,应秉持全面性、发展性原则,这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提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将专业优势全面突显。正常来说,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计算机设备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数据库开发和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以及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力等职业技能。基于主导性原则考察计算机专业学生在项目完成、任务执行等方面的表现,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全过程了解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针对综合素质评价时,从职业兴趣、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政觉悟、道德品质等思政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予以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计算机专业持浓厚兴趣,进而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计算机知识于工作实践。结合专业技能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核心能力有效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能够真正增强中职生综合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展空间拓展、为相关行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2.3.3考试考核与社会对人才综合需求评价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考试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然而这并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无法判断专业学生能否满足人才综合需求。对此,要联合考试考核与社会对人才综合需求评价,计算机专业教师从人才需求角度出发,适当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并合理设置考点,在考点解析环节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让学生对理论考试正确认知,进而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并按照现代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确保技工院校培养的专业学生能够及时满足人才需求。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人才综合需求相应调整,为保证计算机人才供需平衡,定要革新考试考核方法,使其与人才综合需求评价紧密联系,以此指明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向,将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机契合,这既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又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促进我国信息行业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技工院校有机结合考试考核与社会对人才综合需求评价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这能为技工院校办学规模扩大、校企合作机制良性构建起到推动作用。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高度重视评价机制的创新和调整,充分考虑影响技工院校考核效果的相关因素,经多种考核方式联用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技工院校适时完善评价机制,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来说,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正式自身不足,并针对性改正。同时,能够为专业教学工作指明方向,使技工院校现代化改革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滕朝晖,张启红.从理念到行动:聚焦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评价[J].职业,2019(18):60-62.
        [2]杨可乙.以现代学徒制为导向的职业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J].才智,2019(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