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6期   作者:周荣国
[导读]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设计施工技术,因现代集成加工方式,为整体工程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和工期,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周荣国  
        身份证号码:3208281973011****

        摘要: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设计施工技术,因现代集成加工方式,为整体工程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和工期,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装配式建筑结构为切入点,全面探究此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了解此技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保障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1 工程背景
        以某工程为例,如建筑面积在10万㎡左右,高层共计3栋,其标准为(3层~29层)使用叠合板和预制楼梯,同时洋房10栋,其标准为(2层~4层)使用叠合板和预制楼梯。其中叠合板装配率大约为16.93%,而预制楼梯的装配率则为2.40%。
        2 主要操作内容及流程
        工程施工前首先要进行全面设计,预防疑难问题,其操作流程包括装配式构建的拆分、叠合板厚度的精确,以及锚固筋的设计。其次是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需要对吊重进行分析,如塔吊、吊装设备等,其操作流程包括吊重分析、预制构件准备和吊装。另外,需要对铝合金模板和木模板体系进行分项设计,遴选支撑方法,操作流程主要是对支撑体系设计,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3 操作要点
        3.1 装配式构建的拆分
        此项目施工首先考虑运用装配式剪力机构,对预制楼梯和楼面板进行分项设计。其中应当重点设计单块叠合板的大小和质量,如长度须在5m之内,避免叠合板尺寸较大而产生的吊装和运输裂缝问题。此外,叠合板吊重(单块)应当在2t之内,以此规避对施工的影响。
        3.2 叠合板厚度的设计
        此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的厚度,需要在考量后进行精准设计,其中设计方法共有两种,一种是(60+70)mm,另一种是(60+80)mm。其中60mm为叠合板的最小值,确保运输和浇筑时不使用预应力,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70mm和80mm的厚度设计,则取决于项目管线的多少,考虑是否能够覆盖住顶板的钢筋,如若无法覆盖钢筋则会考虑设计80mm+的现浇板厚度。
        3.3 锚固筋的设计
        锚固筋的设计一般要考虑长度>100mm,剪力墙的搁置长度应≧15mm,而叠合梁所搁置的长度一般要≧35mm。此项设计并完成钢筋绑扎之后,要安装叠合板,而锚固筋和墙筋、梁筋之间比较容易出现冲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锚固筋的弯折情况,叠合板装成后难以调整,极可能出现质量无以保障的情况,因此叠合板在安装时,一般建议取消锚固筋的设计和使用。
         3.4 预制构件吊重分析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预制构建的吊重分析,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权重点,其中不仅包括塔吊选型,同时还有预制构件堆放和吊装层面。其中塔吊选型要严格按照拆分图纸进行设计,同时构件拆分决定着塔吊位置及选型,以此来满足吊重的要求。而叠合板堆放和吊装过程中,都要按照不同流程及不同规定来进行,如叠合板堆放场地要求要平整压实,板底要向下平放,桁架一侧规放垫木,但需要距离叠合板端200mm,并且还要置于跨中位置。而垫木数量的设定,完全取决于板的标志跨度,即跨度大于3.6m时会设定为2块,而小于3.6m时则设置一块垫木。同时垫木放置要规范,需各角都落实,而整体堆放层数需小于6,吊装方法和所使用吊装设备要根据实际构建形式和安装工艺来决定。
        3.4.1 叠合板的吊装
        叠合板施工中吊装是根本,此时需使用预制吊框梁,其尺寸应当以1500mm×3000mm为准,而两道长向工字钢的居中间距应为2200mm,吊装滑轮数量为4,而滑轮中要穿以钢丝绳,并吊装于叠合板的吊点上,每两个吊点吊装一个滑轮,以此使8个吊点都能够均匀受力,规避开裂现象。


         3.4.2 预制楼梯的吊装
        预制楼梯吊装设计中,需要预留4个孔,并将φ28mm钢筋埋件置于孔中,其埋件有着一定规范和标准,如顶部40mm内要设计M18螺纹孔洞,吊装前需遴选吊装设备,同时要利用相应配套螺栓进行固定,实现预制楼梯的吊装。此外,楼段安装前要设定钢筋销接孔,并将垂直销接钢筋与其对接。此过程中需要保障实际安装与设计水平度的一致性,确保整体安装质量及安全性。
        3.5 支撑体系的设计
        在此次工程设计当中,有高层也有楼房,其叠合板预制构件的设计中,需要重点针对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其中支撑体系包括木模板和铝模板,其所适用的建筑形式也有所不同,而预制构件的支撑方法设计也存在差异。
        3.5.1 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此工程中洋房选用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其中立杆承插盘扣架体的间距一般在1200mm左右,顶端选用可以调节式的支撑体系,以此便于支撑标高的调控。此外,主龙骨放于U托当中,与次龙骨的距离在200mm左右,叠合板与模板的衔接之间,需要选用合适的材质,以确保无缝隙,不漏浆,如选用粘贴海绵条等。
        3.5.2 铝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铝模板支撑体系中,需要一条支撑龙骨用于叠合板区域的深化当中,以加标高的调节性,以及提高叠合板的支撑性能。铝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木模板有所差异,立杆支撑间距相比于木模板来说,高出600mm。此外,叠合板预制构建安装时,还需要以独立三角支撑架为支设,以确保固定立杆的临时支撑。而三角支撑架主要用于此,所以,至此一套仅可,在浇筑工作完工之后,还需要及时拆除,转移到下一阶段的施工当中。
        3.6 叠合板浇筑及布料机位置的明确
        叠合板施工楼层浇筑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中,现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来确定,如此工程当中,浇筑混凝土厚度需要控制在70mm左右。预制构件施工楼层中,应当规避预留预埋的情况,保障浇筑结构的稳固性。对于高层来说,应当选用升降式的脚手架施工工艺,埋件需要预埋在现浇筑墙和梁当中。此外,布料机位置的确定,应当以现浇筑结构区域为标准,高层采用车载泵、洋房采用汽车泵来分别进行浇筑,整个阶段需要将布料机底座设计为现浇结构。
        4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当中,应当以现代化施工工艺为载体,在网络和信息技术等助推下,实现叠合板施工的智能化管理目标,将整个流程和施工过程融入并升级为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此实现设备与人工,以及施工工艺之间的高效协同。例如,叠合板构件浇注振捣系统的构建,需要双层板的翻转叠合,在叠合板的实际施工中,叠合板构建浇筑智能系统自主形成,进而提高整体浇筑质量。此外,叠合板施工参数的设计中,构件的尺寸和厚度、混凝土总量、布料机运转速度参数等,都需要智能系统的设计。同时,叠合板槽孔位置,以及预留预埋位置等,都需要运用智能系统,进行参数的精准调控与编程,对精度进行复核,避免偏差,进而确保叠合板施工技术的有效发挥,提高施工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叠合板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叠合板施工技术,以及操作要点等进行的分析与探究,了解到不同的施工流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有很多,如装配式构件拆分、叠合板厚度设计、锚固筋的设计,以及预制构件吊重分析、支撑体系设计和叠合板浇筑及布料机位置明确,分析各个流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正确的做法,以此规范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结构更好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涛.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板面平整度控制施工技术[J].居舍,2019(21):88-89.
        [2]崔海燕.装配式建筑叠合梁、叠合板的施工问题及设计对策研究[J].酒城教育,2019(2):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