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6期   作者:赵营
[导读] 在我国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建筑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诞生了许多标志性建筑。
        赵营  
        身份证号码:1306271989040****
        
        摘要:在我国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建筑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诞生了许多标志性建筑。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生态建筑。然而,自然灾害的频发让人们意识到建筑安全性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的稳定性是一种严厉的考验。人们开始重视建筑的抗震性能文章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策略;
        
        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作业中,如何确保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质量和建筑结构安全性,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抗震建筑必要性概述
        随着地震现象的频繁出现,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逐渐重视起来,特别是深受地震灾害的区域,建筑均采用防震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是一种危害十分巨大的自然灾害,抗震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缓解地震发生时能量的局部集中,其采用巧妙的布局与结构,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与普通建筑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建筑对抵抗地震这类自然灾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 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2.1 多元化抗震设计
        抗震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以确保建筑具备多功能的防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单纯的抗震设计无法全面提供保障,抗震效果不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抗震设计的多重性。以增加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而保证其在抗震中发挥显著的效果。这是如今抗震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2.2 保证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
        在抗震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所设计各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就会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功能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如,建筑的承重结构是否能够按照设计时的承重标准进行,建筑的局部加固是否能够增强在建筑的稳定性等等。
        2.3 科学的结构设计,强弱分布合理
        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强弱分布要以此方面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巧妙的结构和强弱分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做到不变形、不倾斜,各部分构件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而且,各部分的强度与韧性均符合此类建筑的设计标准,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3.1 抗震设计概念混淆
        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必须要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为目标,尽可能的降低地震引起的损失。要想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震,只进行抗震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想充分确保建筑体的抗震能力,还需要增强关键位置的抗震设计。另外,还应当设计可以削减地震作用力的薄弱环节,从而尽量减缓地震发生的进度。


        3.2 抗震设计验证不完善
        对抗震设计进行检验,也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一项重要策略,主要有下述三种检验方式:(1)在地震发生后,对建筑完好情况进行检验;(2)使用抗震模型来开展模拟检测;(3)研究分析地震对建筑带来的危害。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其规模、结构较大,要想直接进行抗震试验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可以先构建建筑结构模型,再对此模型进行测验,从而得出发生地震后建筑的具体情况。由于不同的模拟软件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模拟得出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另外,由于当前使用的预测技术不太成熟,因此导致抗震设计验证结果不太准确。
        3.3 适用性问题
        在建筑结构中,抗震结构设计的适用性是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方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中,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及背景调研作业落实不足,会造成其抗震结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需求不符。最终使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作业无效,并且出现返工设计及设计周期延长的现象。不利于项目工程的整体进度控制,设计方案出现适用性问题,对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善策略分析
        4.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明确设计注意事项
        分析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构成可知,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通常是由多种延性分体系组成,不同分体系再经过对延性结构的合理连接,具有较强的抗震效果。如建筑工程中较常使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通过结合延性框架与剪力墙两项分体系构成。若是发生强度较高的地震,则会使得某些分体系受损破坏,而剩余的分体系依然可以组合构成抗震防线。从内力分布角度来看,整体结构可以通过多道抗震防线来抵御地震的破坏力,防止建筑体直接倒塌。另外,分体系间的连接构件,如剪力墙的连梁,可采取合理设计使其在地震破坏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减弱地震的破坏效果,使主体结构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4.2 结构性能参数计算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多加注重其结构性能参数的设置。一方面,建筑结构性能参数直接关系到抗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结构性能参数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要精准、正确的计算出建筑体需要承受的作用力。另外,还需对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体应具备的荷载作用力(用以抵抗地震的冲击作用力)进行计算。并且,为了更为有效的保障建筑体的抗震性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可采取构建建筑抗震模型的方式来模拟不同地震强度时建筑的反应。总而言之,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的各项参数,以此更好地保障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 重视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
        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重大。在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工程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合格性,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作业之前,应明确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工作。以保障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中,基础勘察及基础参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达到提升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目的。
        5结语
        综上可知,地震灾害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当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所以很难提前预测防范。因此,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进步,也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建筑体能够更好的抵御地震灾害。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以安全、稳定为核心目标,对建筑建设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勘察分析,确定合适的抗震等级标准,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以此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王奎,吴中群,束伟农,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18,48(20):71-78.
        [2]冯振.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建筑建材装饰,2018(22):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