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明光
[导读]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对住房条件提出更多要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国家重视并不断加以落实的民生工程,其质量管理工作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对某一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你并提出几点能完善其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对住房条件提出更多要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国家重视并不断加以落实的民生工程,其质量管理工作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对某一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你并提出几点能完善其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探讨及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要求,国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进行推广落实。因此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各地均有建设规划,为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提升保障房整体的建筑质量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某个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作出分析和探讨,提出加强保障房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一、现阶段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工作全程进行中存在疏漏
        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工程开始前、工程进行中以及竣工后的各个阶段都涉及到管理工作的进行[1]。开工前,管理部门要做好工程立项、工程招标和工程规划等工作;工程项目进行中,管理部门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竣工后,管理部门要联系专业的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对保障房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系数进行评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因此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所跨领域较广。现阶段在部分保障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导致管理工作未能覆盖全程,从而产生成本预算不足、建设手续办理缓慢以及工程质量下滑等不良后果。
        (二)建设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施工单位林林总总,素质参差不齐,各个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当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时,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也是重要原因。部门分工不够明确,不能各司其职,某些部门甚至不清楚自己应尽的责任,不明白工作的职责范围,有时会出现越位管理的严重失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保障性住房工作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二、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成本造价低,建设标准不高
        保障性住房是为方便中低收入人群居住,或是棚户区拆旧还建的楼房,因此建筑的售卖价格由经政府行政确定,其价格一般要远低于市场价,造成在设计阶段为降低成本而降低设计标准的现象,像王桥片区等项目就没有外保温和中空保温窗户,采用砖混结构,为后续建筑使用带来隐患。招标投标阶段是低价中标,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保证自己的建设成本要小于中标价,以此来获得经济利益。但现阶段某些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尽可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通过减少建造时的成本造价,来攫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其具体表现为采买劣质廉价的工程原料,尽量缩短工序进行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解决,反而在问题出现的前提下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安全风险,施工企业这种极力压低成本造假的行为对保障性住房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缺少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申请用地指标时间长
        现阶段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时,常常会出现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不足的情况[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例如因建筑图纸规划出现错误,图纸规划范围的用地范围超出实际的占地面积。为减少该类问题的发生,政府一般会留出部分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但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政府预留的储备用地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政府对工期的限制以及工程立项的具体要求使得施工企业在进行保障性住房施工时,为了赶工期而进行较仓促的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限定规划的储备用地使得施工企业有时会面临“用不上”或者是“想要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在储备地范围内”等情况。

重新申请用地指标用时长,为完成当年棚改开工任务,会导致边施工边申请的现象,造成施工单位无证施工,面临处罚。
        (三)建筑的维修保养管理不及时、不规范
        保障性住房在建成期间严守工程规范,工程质量有一定保障,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手段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建筑物内部的居住环境[2]。但建筑物在进行施工时,各种额外因素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例如施工人员的平均素质、建筑材料的稳定性、天气因素如雨水渗漏等都会使建筑工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无法避免的工程质量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或是减少该类问题的发生,国家特地出台一套相关的维修应急方法,施工企业需要对其施工项目尽维修义务。但在对保障性住房的维修保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后,可以发现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尽到相应的保修义务,建筑物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维修建筑的联系渠道,工程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间越长楼内用户面临的安全风险隐患越高。
        三、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做好成本控制和事前规划
        为了防止部分企业在进行保障性住房施工时出现恶意投标,降低工程造价来牟取巨大差额利益的恶劣情况发生,管理部门应该对工程定项和工程招标做出严格监管,尽量选择有信誉和知名度的大型施工企业,警惕恶意降低招标价格的黑心企业[4]。对施工企业来说,在开始施工前不只要做好工程项目的规划,还要对成本管理做出严格把控,对施工材料的进货环节严格把控,避免不合格的施工原料流入施工现场,同时该有的施工工序一步都不能缺少,这对提高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二)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合理安排
        施工企业在进行开工之前,一定要召集专业工程师进行开会,交流讨论,讨论内容有工程图纸的实际建造范围是否超出工程用地的范围,超出部分是否在储备地内,二者是否形成冲突。再三确认后才能确保政府规划的储备地足够建筑所需。另外如果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涉及到新增用地,需要向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报备,在报备得到批准后,施工企业还需要对新增用地做好排查征收工作,确保新增用地上的用户全体搬出并有征地补偿。这样才能确保及时供地,收回的土地不能随意租借或使用,一切按照储备地的标准来,能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起推进作用。
        (三)竣工后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所涉及部门众多,所跨领域较广,因此管理部门要注意对全局的把控,从工程立项到工程建设再到工程竣工都要进行持续性监管工作。
        因此为了让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质量得到保证,管理部门需要在竣工之后,将整体建筑交付给专业的建筑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来进行评定,如安全机构确定整体质量无问题,才能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吸引居民入住。
        (四)做好相应的维修保养工作
        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工作将会使建筑寿命得到提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在工程竣工之后,相关部门要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同时加强对物业的监管,让居民在建筑出现问题如发生漏水漏电时能有申诉渠道。才能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结束语:
        结合全文,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关心重视的民生工程,管理部门需要统筹全局,对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掌握。做到合理选择施工单位、规划好储备用地、对工期和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与分配、对竣工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只有做好以上工作,管理部门才能和施工企业达成一致,让工程质量得到提升,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所,为维护民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顺利.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8(10).
        [2]王滋雄.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年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