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会对学生就业率产生影响,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以此确保学生可明确就业目标,使之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可与社会需求相符,并与企业岗位标准相一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帮助大学生缓解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正向引导,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人才,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融合途径
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人员的需求标准日益提升,并且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并不明确,人生观与就业观也与实际有所偏离,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过程中,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得以高效完成,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复合人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对人的存在价值并不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思想结合度不高,教学方式也较为传统,在说教式教育方式下,学生所受到的启发极为有限。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效融合,可在就业指导的实际性特征辅助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思政教学与学生本身及其生活更加接近。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效融合下,可提高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进而提升其参与思政实践活动的自主能动性,而使之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目前,部分高校对就业教育的价值较为侧重,着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政教育的培养并不重视。然而现阶段,高等教育已从原来的精英式教学逐步向大众化教学的方向转变,因此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之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结合社会需求及自身的问题而进行学习,以使之职业素养及就业技能得以同步提升。
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
1、转变教育理念,准确判断思政教育中就业教育的位置
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系统性较强,需在教师、学校的共同配合下才可完成,因此,思政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具备更高的就业能力。应结合大学生各自面对的职业领域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思政教学策略,进而使学生职业素养及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符,可通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首先,思政教师应将思政教育的优势有效展现出来,正向引导学生的就业理念,结合学生面对的实践就业情况,客观评价就业中存在的困难,进而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难题的有效化解,端正学生的就业思想,使之带有目的性地进行自身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思政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引导,强化其道德品质,进而使之得以全面发展,具备更高的竞争优势,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
2、建立与完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顺利结合运行,高职院校需将就业工作纳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通过建立以校领导为核心的统一领导、规划、指导、监督的管理模式,并以高水平的职能部门为专业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业务指导和决策咨询,从而使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交叉管理体制可以在教育工作者与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的完善、创新,为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教学提供保障。并且,交叉管理体制还需贯穿思政教学、专业实践、校风建设、校内活动等环节,在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效融合下促进高校的长效与稳定发展,并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提升,进而使高职院校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3、以就业为核心建立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思政教学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完善,培养学生正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同时,思政教育中还应进行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了解就业政策,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其心理素养,进而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可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相符合。一方面,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事国家需求的岗位。另一方面,应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正确的就业目标,进而使之职业价值得以良好体现,实现自身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一致,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约束下,可使大学生建立起更加坚定的职业理念,进而在就业岗位中可发挥出个人的专业技能进而促进所从事行业的长效发展。
4、加强实践教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信念,明确个人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需合理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在企业的基层锻炼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并能够以此为基础为自身制定职业规划,从而及时的对个人的专业技能做完善的调整和改正。并且,高职院校还需对大学生的实际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来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从而使其能够及时的对个人的就业能力进行训练,并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
5、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原则制定思政教学内容
大学生就业难作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其主要是因我国对就业制度和方式的改革和制定。为了让教育事业由封闭转为开放,我国在近几年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并让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需及时针对政策变动对思政教育进行调整,通过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勇于面对现实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从而使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满足社会的职业要求。并且,随着教学方法由单一转向多样化,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需与多种教育学科相结合,除基础的思想政治教学外,院校还需加强对伦理、法律、心理等学科的教学和融合,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从而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要求,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通过利用科目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就业率,并进一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节奏,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96-97.
[2]徐琪.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9):40.
[3]何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