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强 刘腾跃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3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建筑规模和种类不断提高。经过长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也趋于完善,逐渐成为引领建筑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文章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为出发点,融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关键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希望对同行工作者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施工技术
引言
为了达到建筑节能、减排目的,建筑市场开始积极推行绿色建筑,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来进行房屋住宅的施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在工厂进行相关结构部件的制作,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项目的建设周期,减少建筑排污,降低施工噪音,改善了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质量,目前已经被全面用于建筑领域中来。
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占有的优势
1.1预制构件具有标准化,生产精度高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包括一些建筑必须支撑结构,比如立柱、墙体等,还包括空调板结构等等,这些结构均可以采用工厂预制加工的方式生产出来,在加工过程中,这些预制构件的设计具有标准化,这样能够保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出现问题,而且还能保证构件的生产精度。在预制构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工人只需要结合施工图纸的内容实现各个构件的组装和拼接,就能组成完整的结构,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1.2较高的经济效益
预制装配式结构有主还表现在明显的经济效益,它不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还将这种便利性充分体现在整体的操作流程中。例如,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处理过程中,无需长时间的养护,降低了养护成本。底模的节能效果也较为明显,降低了原材料的使用量,将经济效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施工材料的浪费率,实现了对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有助于降低企业施工成本预算。
1.3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工业化、产业化、部件化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能够基于施工需求,在工厂进行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板等构件成品、半成品的生产,并在构件中预埋好水、电管线等。同时,装配式建筑构件由于在工厂生产加工,可以通过固定模具制造出来,使产品变得标准化、集成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精确度,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能够将产品直接运送至工地,实现装配施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装配式施工将逐渐实现产业化。
1.4节约资源
相比较传统的现象浇筑混凝土而言,装配式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节约资源。了解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人都知道,在进行现场浇筑时,不仅受到当下天气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浇筑时所使用到的模板也因为人为的使用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浪费。因此,在现场浇筑之下,投入时间长,施工成本大,资金周转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代装配式结构的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施工的成本。装配式结构中所使用的预制板都是提前在预制厂所购买的,相对于现场的拼接来说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比现场拼接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当时间成本减少时,资金的周转也能够得以提高,而且在使用装配式结构进行浇筑时,能够减少噪声的污染和废水的排出,无论是对施工方还是周围居住的居民来讲,都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
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存放会直接关系到构件在后续施工中的质量。在进行构件运输过程中,要结合构件的形状和持续确定运输方式,保证运输车辆中设施专用支架,在装车过程中构件不会发生移动情况,而且当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后,应尽可能选择宽阔的区域,这样方便装卸和吊装。在对预制构件进行存放的过程中,要考虑构件存放的时间,确保其在存放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常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需要放置在木头、软布等材料上,避免直接和地面接触,起到防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构件的堆放不能超过两层;对于梁柱来说,需要在距离两端0.25L左右的位置设置垫块;对于薄壳梁来说,需要在实心位置设置垫块,避免出现薄壳位置出现受力的情况;对于外墙板来说,可以采用A字形堆放的方式,假如长期堆放,需要在中间设置绑带进行固定。
2.2灌浆技术
灌浆料只有通过现场制作才能完成,而搅拌机是主要的制作机器,在实际搅拌过程中,首先将水泥等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添加适量的水进行搅拌,静置完成后开始灌浆操作。10~40℃是最佳的灌浆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都会对整体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灌浆过程中,一定要防止阳光的直面照射,尽量在初凝的15min内使用完毕,且搅拌的用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坚持用多少搅拌多少的原则。在灌浆的处理过程中,将水洒在构件表面,不仅能起到降温、润湿的作用,还能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冬季施工注意保暖,一旦温度低于5℃时,施工过程要停止。在预制墙板合模过程中,准备灌浆施工,通常采用套筒灌浆方式,以套筒底部为起始点,按照预留PVC灌浆孔开始灌浆活动,灌浆料从PVC灌浆孔流出标志孔内已满,可以用软木塞塞住灌浆孔。在灌浆完成4h内避免预制墙板震动,能够有效防止裂纹出现。
2.3吊装技术
吊装技术主要指吊装过程中对墙体标高和垂直度的有效把控。只有做好吊装位置、吊装角度等管理,才能够保证吊装施工的顺利完成。首先,需要在后浇段位置上露出一部分钢筋,且做好控制线的标记。当标记完成后,需要在露出的钢筋控制线上放置厚度为2-3mm的垫铁,保证墙板高度符合建设需求。其次,在墙板部位做好墨线的设置,做好墙顶尺寸的控制线记录,保证墙体标高达到标高控制度范围内,然后加设斜支撑,借助斜支撑来对墙体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注意,墙体的垂直度调整工作必须要两个及其以上的施工人员进行,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最后,当吊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下一块墙体的吊装,如此反复,直到所有墙体的吊装工作顺利完成为止。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建造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但面对技术工人的短缺和自然资源的匮乏,走产业化的道路将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开始建造时,就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建造中去。如在建造之初就应该考虑到以后的维修、维护、替换等各个环节,做到构件、产品的可替换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功能的变化,使用人员和功能的改变对建造的影响,使建筑真正意义上做到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比例已经逐渐扩大,并且关于装配式结构的技术和物料也在不断地发展,装配式结构建筑数量的增多,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功能以及居住环境的需要,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言,装配式结构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更加节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路线。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的建筑施工必然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各施工单位应该予以重视,尤其是结构施工部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提高建筑整体质量的有效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杨建青,张恒.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26):10~11.
[2]谢颖,胡成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重要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建筑,2019(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