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工艺分析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4期   作者:许兴强 刘腾跃
[导读] 由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土建基础施工,
        许兴强 刘腾跃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3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是重要环节,关乎整体的建筑体施工质量。为维护施工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能够使施工效果更加良好,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风险较多,如何科学的运用支护技术,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应该积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制定强有力的施工方案,才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深基坑支护技术来讲,其不仅能够强化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而在地铁、地下商场等相关项目的建设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深基坑技术,但是也没有停止过摸索的脚步,仍然在不断的研究全新技术,这也为基础支护与挖坑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上层建筑高度也息息相关。
        1深基坑支护技术特征及在土建基础施工中的作用
        土建基础施工在操作技术上要求较高,技术应用良好就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位移以及基坑外地面沉降等问题加以解决,保证施工工期和确保施工安全。深基坑支护技术是诸多技术应用之一,是土建工程的重要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首先要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深基坑支护一般属于临时结构,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风险,土体周围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和变形。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土质有黏土、砂土等问题又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风险。另外在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涉及诸多的学科,如结构知识、土地学知识等。为防止出现土体变形,要将地下水位加以控制,尤其是临近构筑物和地下管网等,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选取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必须做到经济性和合理性兼具。
        当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由于施工环境的逐渐复杂,支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错综复杂的管道以及陈旧的建筑物都会影响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整体施工项目出现风险。掌握深基坑支护技术要点,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全面的把控以减少在施工中出现的风险和事故概率。
        2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
        2.1高压旋喷桩技术
        高压旋喷桩技术工艺适用于淤泥质土、可塑黏性土、砂土、黄土及碎石土等土建基础。技术工艺流程包括:测量放线、确定孔位、钻机钻孔、下喷射管、搅拌制浆、给水供气、喷射注浆、冒浆、旋摆提升、成桩成墙、充填回灌。在钻机钻孔阶段,钻孔口径需要大于喷射管外径20mm~50mm,以保证在喷射浆体时能够正常返浆、冒浆,同时,为了确保钻孔垂直,每钻进5m的深度,需要用水平尺测量机身水平与立轴垂直一次,当钻孔深度小于30m时,孔斜率不得大于1%。在喷射注浆阶段,如果喷射过程因故中断后,在恢复喷射时,必须进行复喷,复喷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5m。如果孔内出现漏浆情况,应停止提升,直到不漏浆时,继续提升。高压喷射注浆结束后,应当及时清洗灌浆泵及输浆管路,防止喷嘴或者管路堵塞。
        2.2钢板桩支护技术
        钢板桩支护技术主要应用在挡水和挡土方面,通过钢板桩的相互连接形成钢板桩墙,由于施工工艺比较简单,所以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但是由于其施工时会产生较强的噪声、震动,可能会引起相邻地基的变形,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所以在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应用受限。


        2.3搅拌桩施工
        施工之前要将现场整平,要确保搅拌桩的位置准确,控制实际桩位的偏差,尽可能小于2cm;在开工之前要了解施工场地的全部障碍物,保证施工的进行;利用干燥、品质好的水泥;喷浆之前要认真查看送浆系统保证其完好。根据设计的需要控制水泥的数量,控制喷浆的提升速度,最好是不要超过1m/min,每桩和每延米的水泥的使用量都要符合需要的值;桩身的垂直度不超过1%,桩排一定要排列整齐;搅拌桩的作用是侧壁止水,假如基坑的下部没有封严,水土流失便会很严重,所以项目部应该派专门的人员进行跟踪、检查施工是否出现质量的问题,迅速补打桩代替质量不合格的桩。
        2.4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批混凝土灌注。其灌注量和导管底口与桩尖标高、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导管内径及桩径有关,应根据这几个指标,精确计算首批混凝土用量,以使首批混凝土灌注下去后,保证导管的埋管深度。由于混凝土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到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混凝土,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混凝土,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混凝土,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混凝土,进行后续灌注。
后续混凝土灌注。在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混凝土。
后期混凝土的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混凝土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加快灌注速度,这对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3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对策
        3.1严格把控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
        若想实现土建施工质量的大幅度提升,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前期施工方案设计与后期技术应用的同时,加大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力度。充分掌握土建深基坑支护施工整个过程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土钉墙与喷锚工程等关键施工环节,需要对其保持更高程度的重视。在土建施工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需要项目负责人落实责任制度,为土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加大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力度,严格把控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提升其质量的同时,也能为其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
        3.2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动态监测
        在保证勘察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资质,施工结束后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应该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做好监督检验工作,密切关注深基坑施工的进度和变化。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实际上很难全面评估所有问题,所以应该加强动态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及时掌握有关监控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合理安排下一步工作,提升施工控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施工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深基坑支护作为土建施工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土建施工的整体角度上来看你,虽然深基坑支护作为一项基础施工,但是其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如今,我国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仍存在的一定问题,如:土层开挖与边坡支护不相符、深基坑边坡施工修理不满足相关标准、以及施工过程与施工设计存在差异等,相关人员可通过严格把控土建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拟定切实可行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等方面,从根源抑制上诉问题的发生,实现土建施工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家盛,胡景娟,杨永昕.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53-54.
        [2]王栋.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1):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