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愉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分析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要对结构力学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实际工作,运用软件可以建立三维模型,通过计算对车辆的荷载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构层的力学指标,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设计,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力学
当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使得城市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通过研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同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渗水路面是海绵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举措,所涵盖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同时在承载力和渗透性方面有较强的效果,成为了海绵城市路面建设的首选,所以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更好的进行应用。
1分类及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建立
1.1分类
在透水沥青路面方面,主要是以透水沥青混合料作为材料进行道路铺设的,所以这种路面具有很好的渗透性,也具有很好的承载力,所以目前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首先,是表层排水型。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沥青路面的雨水径流方面,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主要是在表层进行排水,是具有较好透水性的沥青路面,有部分面层和整个面层的分别,其他的部分和结构与普通的路面是相同的。对于上面层排水的路面和整个面层排水,在结构方面是有一定的差别。其次,是基层储排水型。这种路面是整个面层和部分基层排水,或者是整个基层排水构成的,主要是根据部分基层或者是整个基层的排水,在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最后,全透型。这种类型的沥青路面,是整个面层的基层排水,主要是水可以直接的深入到地基中,然后根据基层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结构。有的结构中基层是多孔的混凝土,在骨架空隙型的水泥方面,主要是采用稳定的碎石,并且升级配沥青碎石,在底基层主要是粒料类。
1.2轴载建立和边界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标准的轴载,通常情况下是100kN,并且将双圆均匀分布,这样才能使得荷载简化,对于矩形的加载方面,也要注意加载面的边长,通常是二十厘米乘以二十厘米。在地基周围要各自的约束,主要是避免水平方面上移,但是模型四周是没有约束的。由于透水沥青路面,在结构方面是由多个层状的多孔介质,所以层间接触条件,通常是透水完全连续的状态。
1.3模型的建立
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分析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受力情况,这样才可以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弹性层的状体理论,这样才可以对路面的结构和受力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五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路面结构移动的情形,以及形状发生变化,但是变化的幅度是比较小的。第二个假设,是最底层的路面结构,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是无穷大的,所以最底层之外,各个结构层在厚度方面应当进行控制,并且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第三个假设,在路面结构的各个结构层,水平的方向是比较远的,所以他们的应力和形状变化几率几乎是零。第四个假设,主要是路面的各个层面是没有摩擦力的。第五个假设,要忽略其本身的重量。对于弹性层,主要是基本的元素是无数的弹性层,在这其中最为底层的是半空间体,这个半空间体是有一定弹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除了最为底层的之外,其他层的厚度都是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的,所以不同结构层的使用,在材料和厚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路面结构的符合弹性体。
1.4加载位置分析
对于采用双圆均布的荷载应当进行简化,这样才会使得双矩形均匀分布荷载。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更好的确定路面的最大承载力,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将不同位置的承受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在板中和板角以及纵变的中部位置,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位置的。
2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1城市由于积涝原因导致灾害频发
近年来由于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不断发生,使得在城市内的积水比较严重,这一情况已经比较普遍。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城市内发生过内涝和积水的情况,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应当给与一定的重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这一情况。目前全球气候正在不断的变化,导致了天气比较恶劣,而早期的城市建设,对于给排水管道方面的设计时比较滞后的,但是城市又发展的比较迅速,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积水过深就会很难快速的排出。在气候方面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使得降雨分布不均匀,导致强降雨出现角度,一般二十四小时出现降雨量超过五十毫米,就会使得城市出现内涝。在城市建设方面,由于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主要重视的地上建设,而地下建设相对没有难么重视,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路面的硬化面积是比较大的,而植被的覆盖方面是较低的,这些都是导致城市储水能力较低的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由于排水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也是较低的,这些都是导致排水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数的城市对于极端天气所引发的内涝灾害,在采取相关措施时,需要侵占大量的城市空间的,而且花费是比较巨大的,维护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果运用大量的混凝土结构,会对城市地下生态循环系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2城市排水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化会造成雨水径流,产生这种情况主要场所就是城市道路,所以无论是人行道还是机动车道,都可以通过一定设计,使其具有一定的坡度,这样才可以让雨水汇集到污水口,而埋设好排水管的排出方法,是进行城市道路排水的常规思路。这种排水的方式,可以对城市的短时间降雨进行有效的解决,而降雨量在超过一定限度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是雨水的排水压力比较大。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并且辐射了许多的周边区域,城市的雨水,通常只能通过雨水管来排出城市,而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是比较滞后,从而加重了城市暴雨内涝现象。其次,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法的发展,导致城市内原有的绿化面积不断减少,在地下水补给方面不断减少,同时也使得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这些情况都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式下,使得原有的城市道路和结构很难满足对城市排水功能的要求。
3路面结构力学的响应
混凝土路面上面层中,主要是采用多孔混凝土,在厚度和模量方面,对各项指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与下层混凝土相比是比较小的,但是下面层对路面的影响是较大的,尤其是断裂情况的影响。而基层路面在厚度增加的时候,相关的各指标会变小,但是基层的厚度会越来越大,其拉应力的变化也越来越小。在实际的工作中,基层的模量在增加或者是减小时,这样是与各指标之间没有明显关系的,所以对于本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要对基层模量的数值进行控制。多口混凝土层模量的变化,对于各个指标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在路面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降低地基模量,同时也要增加路面的厚度,运用这种设计是比较安全的。
结束语: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水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降低城市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有效的解决和减少城市内涝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采用透水较好的沥青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应当进行充分的研究,这样才可以使得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宋东方,罗闯旦,刘珊,王珂,郑木莲.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渗透性能衰减规律研究[J].河南科学,2019,11:1817-1819.
[2]章毅,徐一峰.透水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技术要求[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4:51-54.
[3]吴立报,郑晓光,陈亚杰.透水沥青路面渗水功能衰变特性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8,04:55-57.
[4]尹硕. 全结构透水沥青路面渗透与储水效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8,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