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4期   作者:朱晓斌
[导读] 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展开深入研究,
        朱晓斌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沂水县分局  山东  临沂   276400
        摘要: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意义和内容,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前期准备、环境监测使环境治理更有针对性、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相互促进、为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费征收提供可靠依据、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及时反馈,通过以上几点相互促进作用,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
        引言
        环境监测是指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活动。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可以对环境污染成分、污染程度以及造成影响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进而对环境污染实施有效干预,达到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环境治理的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同时,环境监测高效率高精度的开展,更需要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应用。在开展环境治理时,要了解环境监测的方式和特点,认识环境监测的意义和必要性,这样才能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发挥环境监测的促进作用,实现监测技术的创新。
        1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1.1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前期准备
        在制定环境治理方案时,应结合环境质量情况来制定。对于环境质量比较好的区域来说,所治理的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对于环境污染严重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治理。为了能够反映出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要具有有效的数据。对于环境监测来说,监测数据就好比是一条生命线,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预测,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展开。准确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环境评价工作,这对于制定环境治理方案会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对环境监测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对于环境治理来说,也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数据。必须要严格要求监测环节各个流程,将每个细节精细化。在判断环境质量时,不仅要分析某个污染物,还要分析污染源,根据所得出数据,来正确评价环境质量。根据区域内的各方面污染情况,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并深入分析监测数据,更好地反映出所在地区污染情况和其他地区污染的关系,进而对不同地区的污染物类型和变化趋势能够更好地了解,对这些排放物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更加明确。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策略,这对于环境治理工作来说,指引了方向。
        1.2实施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提供相关数据依据
        环境保护作为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指标能够为制订环境保护计划提供参考。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环节,能够为制定环境保护与评价标准提供数据来源。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在对各方面数据优化整合的前提下,来制定针对性的环境质量标准。这不仅有助于各地区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同时能够为地区环境保护标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我国,“三线一单”是项目准入不可突破的底线,这一底线的划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1.3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相互促进
        对环境监测工作自身进行分析,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结合环境污染的多样化要求,要不断改进环境监测技术,这时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发展过程是由容量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展到原子荧光等一些仪器监测,通过此监测反映出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但对于突发污染事件来说,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完善环境监测和治理应急系统,将检验设备的自动化和便捷式体现出来。有效合理的环境检验治理方案,促使下一步的治理方案能够得到优化。对于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来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环境保护中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大对资金的投资力度,建立环境监测站
        当前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建立环境监测站具有重要的理念和实际意义。之所以说是因为环境监测站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当前的环境数据,是改善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手段。而环境监测站的建立离不开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因此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和吸引国外的建设经验,从根本上进行改进。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与国外学者们进行交流,增加引资渠道。为了促进环境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应按照国家标准和实施制度化。
        2.2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约束力,从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需要通过历年内审、管理评审的不符合项或识别的潜在风险对体系内容进行改进,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其次,各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如何使管理体系的内容有效落地执行,建立一套辅助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制定质量管理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的各种质量管理措施和实施计划,总结回顾,修改完善等。注重质量控制计划的细化,提高程序和计划的可操作性,保持各部门的进度一致。同时,建立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反馈机制,对程序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程序和计划。其次,要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监督和落实,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要求和对监测人员质量控制手段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质量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评价,实现质量管理、监测、评价和质量监督验证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2.3推进质量管理能力建设
        质量管理能力建设是一门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提升。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从环境监测活动的量值溯源角度出发,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从监测计划、合同评审、分包、现场采样、运输、保存、流转、标准物质、耗材物资领取、分析、质控、报告等各环节实施质量控制;从监测要素出发,需要对所开展的环境水、废水、空气、废气、噪声、土壤等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活动过程均实施质量控制;从人的角度出发,需要配备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且对全体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质量管理职责手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需要综合采用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上岗证考核等质控手段提升质控水平,以及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如GPS定位拍照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资金的角度出发,为质量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资金,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技术和水平等。
        2.4提高人才素质,加大培训并落实责任
        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是确保技术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人员培训,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监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经验,确保监控数据质量。做好培训,确保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使监控人员可以有效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可以熟练运用监控技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总结当前工作,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突破技术难题,确保环境监测质量。明确职责,使大多数主管可以积极面对工作,提高责任心。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客观评价环境治理,对环境治理工作来说,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环境治理已经步入一个新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结合环境监测内容,采取了几点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使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进而辅助环境治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喜伟.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5):56-57.
        [2]王津津.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