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国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德工务段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铁路是新时期重要的交通运输形式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近年来,中国铁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2×105 km,虽然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 000 km,但普速铁路在我国铁路网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承担着繁重的货运和客运任务,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实现普速铁路的运输安全仍然相当重要。以成都铁路局在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为研究方向,对生产力布局、普速线路养护理念、普速线路养护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对策。
关键字: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
一、引言
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速铁路的改革也逐步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大天窗、集中修、综合用”的施工组织模式已经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满足大天窗作业的要求,转变维修管理理念,优化维修生产组织,强化修理作业手段,大力提高“天窗修”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每个铁路局的在线路设备装备水平、自然条件、人员素质、线路线型条件等差距较大,本文以成都铁路局山区普速无缝铁路养护为参考,着重分析山区普速无缝线路的难点和解决策略。
二、加快推动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体制的改革
在新形势下,普速铁路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为了确保运输的安全,需要铁路工务部门要充分的运用现有的生产资源,同时还要加快资 源整合,加快构建与天窗维修模式相适应的维修管理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确保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保障设备 质量处于最佳状态,将普速铁路运行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实现铁路线路维修工作的日常化。
2.1优化机构设置
针对铁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同时要还与企业人员素质情况进行充分结合,通过对现有班级及车间进行合理撤并,进 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实现精简管理,有效的突出工务部门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工作的效率。
2.2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
针对于现有机构调协的基础上成立由一支业务素质较高人员形成的检查工区,并由技术较好的人员进行管 理。检查工区需要在工作中履行动态为主、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结构与几何尺寸并重的检查原则,按照段内动静态检查方法及月度检查计划来 对管内正线线路、道岔及其他设备进行周期性综合检查,有效的掌握设备病害的情况,并针对检查所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并按此来开展线路修理工作,有效的保障了修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狠抓作业质量验收,以考核促进强基达标
首先,由车间作业负责人对当日天窗作业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质量回检,以“提高天窗作 业质量,延长设备维修周期”为目标,建立健全作业质量“保质期”制度,由检查工区在一个月内结合设备检查工作,对该处作业地段进行复 验,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在月度设备质量总结会中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对未达标地段从作业组织、人员状况和机具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纳入月底的考核,确保通过强化作业质量控制,实施奖优罚劣,达到干一处、成一处、保一处的目标。其次,每月由质量监控分析中心 组织,每月对车间完成的设备整修任务进行质量验收,特别是强化段指令性任务的验收,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进行分析,提出考核建议,并将 验收结果作为段对车间月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由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在质监中心验收前负责组织检查工区对本车间月度生产任务进 行自验,自验结果作为车间对工区月度工作情况的考核依据。
三、优化维修组织,提高作业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维修理念的影响,铁路工务部门维修作业组织都是以班组为单位,工区内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安排都由工长负责,在维修现 场由工班长带班来处理和整治各种病害。这种维修模式作业能力较弱,无法形成规模,对于一些零小病害整治还可以,无法适应当前天窗维修 的作业需求,从而导致在有限的天窗口情况下工区维修工作中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管内分散的病害得不到及时维修,不能有效的完成管内线 路的维修任务,线路和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形成恶性循环,维修工作中存在较强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当前 天窗维修模式下要进一步对维修组织进行优化,充分的集中人力和物力,以车间作为一个团体提高维修的效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小工 区人少的问题,而且能够减少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的设置,有利于车间作业效率及整治病害能力的提升,能够实现对管内正线、曲及及道岔病害的全面整治。
四、加强对线路薄弱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务部门线路维修工作中,钢轨接头、道岔及曲线是线路中薄弱环节,也是极易发生病害的部位。虽然近年来无缝线路普及,普速铁路 钢轨接头数量不断减少,接头部位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在日常维修工作中,道岔和曲线仍然是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这 就需要在日常线路工作中需要对这些薄弱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于线路速度、轨型、道岔辙叉号数、半径大小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来对线路 薄弱环节进行等级划分,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整修管理制度,明确薄弱环节的检查坝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分类对 各类管理资料进行保存,定期对薄弱环节的病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线路薄弱环节病害发生的规律。通过对线路薄弱环节进行精细化管 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普速铁路线路薄弱环节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五、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减少盲目投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与维修的需求相适应,则应该在秉承传统优势的同时,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做好线 路维修工作。在车间及工区现实作业过程中,避免在同一组道岔及同一条曲线上存在重复投工的现象,这不仅存在一定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 整个线路出现变形及扭曲的问题。在当前普速铁路线路道路及曲线维修工作中,需要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通过全面测量曲线和道岔及其周边 一定范围内的平纵断面,并依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重视线路检查在线路养护中的作用
牢固树立“检重于修”“精检慎修”的线路养护理念,突出线路设备检查的作用,充分利用检查结果掌握设备状态及设备变化规律,并制订整治措施,指导班组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要形成检查→分析→计划→整治→验收的生产闭环管理。具体而言,应成立线路检查工区,落实“检、养、修”分开,杜绝采用自检、自养、自修的模式,对管内设备进行全覆盖、全项目、周期性的检查;定期对线路设备进行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结合动、静态分析报告制订作业计划,运用分析结果指导生产。对作业地段进行复查即开展“对比检查”,通过对作业前、后检查结果的对比评判线路作业质量,对作业效果不好、作业质量不高、作业保质期短等情况要及时、认真分析和总结。
结束语: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铁路运行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需要做好铁路线路的维修工作,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方面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维修队伍,通过做好基础线路的维修养护工作来有效的确保铁路运输的通畅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推 动铁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其.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20(13):107-108.
[2]王怀璟.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