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4期   作者:李艳芳
[导读] 高原生态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过程中
        李艳芳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水务局         四川阿坝州          624500
        摘要:高原生态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发展问题等,确保水利工程与高原生态的协调共生。基于此,本文浅谈水利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高原生态;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国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规范国民水利、稳定居民生活的基础。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甚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看到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一、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特点
(一)生态多样性
        高原湿地的类型有很多种,以西藏地区为例,就能够把高原湿地分为四个类型:一是河流湿地,二是沼泽湿地,三是湖泊湿地,四是人工湿地,还有一些淡水湖和森林、草本湿地等,湿地的种类多,生态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西藏高原湿地不仅是我国研究生物多样性甚至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生存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尤其以鸟类最为众多,而且也是我国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对气候有着极大的影响,声讨战略的位置可以说是相当重要。
(二)河网密度高,湖泊多且大
        高原湿地生态一般是以江、河构成的水网体系,纵横交错,密度极大,即分外流河,也分内流河,有些复杂的河流系统会按照归宿进行分类。高原湿地的湖泊众多,由于高大山体的水源丰富,在加上其独特的地形,造成湖泊的集中分布。
(三)生态稳定性差
        高原湿地虽然物种丰富、生物群落结构非常多样,不仅软体动物种类繁多,而且也是鸟类重要的觅食场地,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净化水源。但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非常不稳定,比如说沼泽草木湿地很容易受到干扰向陆生生态系统进演变,而高山沼泽湿地对大气降水有极大的反应,生态非常的脆弱。
二、高原湿地面临的问题
(一)围垦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及其大范围内都存在大量围垦的现象,虽然满足了城市建设的需求,但湿地的范围不断尖山,镶嵌度不断降低,适合鸟类气息的地方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甚至有单阳性的趋势,严重的地区湿地已经丧失蓄水的功能。
(二)水质变差
        高原湿地由于地处高原,人烟稀少,相对来说废水排放也比较少,但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工农业不断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系统,使湿地的各项价值不断下降,整体的水质环境持续变差。
(三)资源的过度利用
        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只有良好的经济才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人们对于高原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牧业的过度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高原湿地的生态质量不断降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减少。除此之外,遭到破坏的湿地会存在持续退化的现象,不仅使当地的动物和过往的鸟类丧失栖息的环境,而且也持续减少其生存的空间。
三、水利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状态的改变
        在高原生态环境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提高水利工程的水利功能,而且也改变了水资源的状态。

事实上,对高原的水利开发,早在我国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进行,充分的发挥引、蓄、提、灌、泄等水利作用,并开始进行水利发电,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以云南高原为例,民国时期的石龙坝和开元南桥等水电站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高原的土质,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作用,提高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强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抵抗力。但是,水利工程的开发,也极大的影响了工程周边的气候,是高原生态系统丧失了气候调节的功能。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中的生物影响巨大,不仅减少其生存的环境,而且将鱼类溯水通道隔断,甚至会破坏水生生物产卵的场所。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严重威胁鱼类的生存。
(二)生态环境的改变
        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虽然提高了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但也破坏了原生植被,使水土流失情况不断加剧。比如说云南的海口河是当地两大湖泊抚仙湖和星云湖的唯一泄洪通道,但由于水土流失,流沙不断淤积,河床抬高,导致遇到大雨很容易出现洪水灾害。尽管现在已经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但利用高原水资源助推城市发展,高原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确实一个缓慢的演变格局。
(三)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施工现场的路面会重新被水面所代替,也因此导致施工现场的能量交换直接发生变化,路面能量交换些水面能量交换的能量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将会导致水利工程周边的小气候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直接的表现就是气候和温度的改变。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对较差,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生态的环境,进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四)地质影响
        水利工程对于高原生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流河道不管是流水量还是周边的生态环境,都会发生比较比较大的改变;二是水利工程下游或者是相邻河道都会出现淤泥沉积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河床的增高,而且也会使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三是水利工程施工地可导致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地震以及山体滑坡等问题的发生;然后,水利工程的施工还对于水体压力等问题有相当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更加容易与频繁;最后,水利工程施工地的淤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破坏当地的农业生产问题。
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由于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管是试管单位,还是施工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当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施工单位要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确保其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以建设地的地理位置为基础,充分分析周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对工程建设过程与建设之后的高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精准的评估,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原则,综合各项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当地的高原生态协调共生,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利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
   水利工程项目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高原生态环境,确保工程项目不会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经济效益和当地环境效益的结合把控,平衡双方之间的关系,对工程项目的经济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的效益评估,从而在规划工程的过程中,使其生态系统得到明确。除此之外,在工程项目设计是除了必要的水文、地质测量外,还要对其范围内生物群落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情况。
(三)加强岸坡防护
水利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水陆交错地带的区域,也就是岸坡的防护结构,它不仅仅是动物的生存场地,也是水陆生物重要的迁移生活区,因此,在岸坡的设计中,一定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工商的角度出发,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实现多样化的护岸形式设计,给动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束语:修建水利工程虽然可以造福于民,但是要正确认识其对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认真地分析这个“打破”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破坏,合理设计、科学规划,采取一切可控措施,使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徐建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江西农业,2019(04):45.
[2]唐甲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08):190-191.
[3]宋骁麒.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J].中外企业家,2017(26):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