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4期   作者:高照会
[导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否到位,是衡量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优劣的重要条件。

        高照会
        山东省曹县普连集镇政府  274417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否到位,是衡量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优劣的重要条件。因此,只有建设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才能让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将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促进农业发展。但是,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技推广;农业技术;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但目前农业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为了改善农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必须要加大力度全面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改变以往的耕种方式,学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
1. 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力量主要是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其服务功能也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乡镇政府机构的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其表现为:一是机构设置不全,从业人员少;二是部分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或由非正规学校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三是农技推广工作人员长期忙于其他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时间短。因此,导致生产和农业新技术推广脱节,许多新研发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1.2农技推广条件不够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缓慢,是因为推广具备的条件不够完善。首先农技推广队伍是整个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就目前情况来看,当下的农技推广队伍比较涣散,整体素质较低,推广人员没有专业的农技知识,老龄化比较严重,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农技推广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保障。但是,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技设备得不到更新,现代化信息设备无法使用,大部分原因归结于资金投入少,限制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最后,由于历史原因的导致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及时推广到农民手中,老百姓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农民对新型农技渐渐产生怀疑的态度。这时如果再实施推广工作就比较困难,最终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真正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长期目标。
1.3农技推广人员“断层”现象严重
        农技推广人才是整个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很多推广人员专业能力不够、老龄化严重,对于新的农业技术领悟能力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技推广,让推广的成本和难度加大,导致乡镇的农技水平偏低。其次,很多乡镇机构并没有专业的农技实验室,不能为很多专业化人才提供很好的福利保障,导致很多专业性人才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工作,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没有专门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等导致无法顺利的开展推广工作,也是目前我国农技推广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很多乡镇推广的工作人员经常被调到其他单位从事与农技不相关的工作,原来的工作岗位无人,很多技术性比较强的农技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出现了有岗无人的现象,使得专业性较强的农技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缺乏专业化的农技推广队伍,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也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1.4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慢且老化
        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因工资待遇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而离开了工作岗位,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导致基层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渐减少。

贫困地区的信息闭塞,农技推广人员无法及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知识是以往积累的书本知识和传统农业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新农业技术的认知比较片面,知识更新较慢,解决问题能力较低,最终导致农技推广团队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1.5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民才是真正意义上使用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群体,是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目标对象,农民对新的农业技术的理解能力也决定着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的进度。但是,大部分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尤其当下的农村妇女、老人、小孩居多,对新的生产技术接收能力与理解能力跟不上,开展培训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很多农民无法快速使用新的农业技术。
2. 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2.1改变农技推广方式,扩大农技推广服务范围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将以前的单一服务改变成综合性服务,服务范围要扩大,同时注重在农田中实际体验,了解各项农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提升。同时推广方法也要随时变通,与农民之间做到有效沟通。另外,信息化社会要求推广人员及时关注最新的信息,了解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农技推广。对推广人员定期做培训,多参与一些农业研究机构最新活动,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让农技推广人员注重自我提升,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为农民传达更全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同时,根据当地的农业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随时调整相关的推广计划,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2.2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都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前者是技术传授主体,后者则是接受主体。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农民是重要参与者,也是技术效益的获得者,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从业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因此,农技推广人员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形式给农民介绍新型技术设备,定期给农民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打破原有的小农经济思维惯性,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指导农民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生产,增加农民对农技推广的认可。
2.3加大示范力度,以成果促进推广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推广人员示范工作要做到位,可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使用新的技术设备亲自种植管理,通过使用新型技术设备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与传统种植设备带来的实际利益作对比,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用结果鼓励农民使用新的技术设备。让农民真正尝到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甜头,这样既有利于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又有利于农民学习新技术。
2.4对农技人员组织培训  
        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一定要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农技推广人员的能力会影响到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定期邀请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校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地方农技推广人员来校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促使农技推广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有效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而保证农技推广人员能够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是农技推广的两大主体,前者主要是接受农技推广的相关知识,后者则是为其提供服务。在整个农技推广工作过程中,农民既是参与者又是新技术的受益者,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技推广效果的好快。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农技推广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农技推广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让他们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提高自身农业生产水平,进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3.结语
        要想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还要提高农民的接受能力。在农技推广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农技推广策略,让农民了解和学习到新的农业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水平,充分发挥出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辉平.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J]. 湖南农业,2018(11):6.
[2]杨长正.新形势下农机推广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探讨[J].南方农机,2019(3):61.
[3]杨帆,梁茂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6(17):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