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背景下的两网融合分拣中心介绍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明明 李蓓
[导读] 摘要: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具备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等低值可回收物的专业化分类分拣、打包、初步加工,又具备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的拆解、破碎处理能力,形成涵盖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拆解、分拣、综合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链。

        河南百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具备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等低值可回收物的专业化分类分拣、打包、初步加工,又具备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的拆解、破碎处理能力,形成涵盖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拆解、分拣、综合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同时配套大数据管理平台及科教基地,确保全流程可查、可控、可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全程闭环流转。
        关键词: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
        1 引言
        “两网融合”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突破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短板,其目的是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通过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两网融合”后,回收体系将变得更加完善、操作将更加规范、环境卫生也将得到改善、居民感觉更便利。将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这两个体系衔接到一起,从源头投放、收运系统、末端处置三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设计,使垃圾分类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延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发展,精诚合作,两个网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循环化和环境无害化的生态水平。
        以方便居民交投、运作规范、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为出发点,在社区设置合理的回收网点,配置规范的分类运输车辆,建设功能齐全的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和信息畅通的大数据平台,形成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回收中转站为中心、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处理为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兼备的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采用现代化分拣技术、工艺和设备,规范管理,保障分拣中心和加工利用基地的有效对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强化整个融合后网络的运营监控和管理功能,实现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化、链条完整化、资源利用集约化、技术装备配套化和运营管理规范化。
        2 两网融合分拣中心体系规划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规划建设为综合类垃圾分拣中心,具备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等低值可回收物的专业化分类分拣、打包、初步加工,又具备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能力,形成涵盖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拆解、分拣、综合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同时配套大数据管理平台及科教基地,确保全流程可查、可控、可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全程闭环流转。
        3 两网融合分拣中心体系介绍
        3.1 大件垃圾处理体系
        大件垃圾指重量超过5kg或体积超过0.2m3或长度超过1m,且整体性强而需要拆解后再利用或处理的废弃物(如废家具)及各种废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大件垃圾主要包括床架、床垫、沙发、扶手椅、桌子、椅子、衣橱/衣柜、书柜等具有坐卧、凭倚、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器具,用于家具的材料除木材、金属、塑料外,还有藤、竹、玻璃、橡胶、织物、装饰板、皮革、海绵等。
        大件垃圾收集后进入分拣中心地磅称重,然后进入拆解室,由工人将木质、布、皮家具和床垫、沙发进行简单拆解分类后,将木材类放入破碎机进行破碎,达到一定量后运送至相应的再生资源回收厂进行回收利用。对大件垃圾拆解和处理的过程是将大件垃圾由“整”化“零”,变废为宝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对大件垃圾中可回收零部件以及材料的回收,实现大件垃圾的资源化。
        3.2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体系
        园林绿化垃圾,也称绿色垃圾或园林植物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树叶、枯枝、谢花、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其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绿化垃圾组成较单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落叶、草碎、叶碎在内的植物碎屑;另一类是较大的枯枝、植物枝条。
        分拣中心内处理园林绿化垃圾,主要为经过破碎机破碎处理后,在分拣中心堆放、暂存,达到一定量后运送至相应的再生资源回收厂进行回收利用。
        3.3 废纸张回收分拣处理体系
        废纸收运专用运输车进厂后经过地磅计量,在指定的位置将废纸全部卸下,然后分拣工按照黄板纸、花板纸、书本纸、报纸等进行分拣,分拣完成后黄板纸和花板纸进行机械打包暂存,书本纸和报纸人工打包暂存,达到一定量后运送至废纸回收厂进行回收利用。
        3.4 废玻璃回收分拣处理体系
        废玻璃回收车运输到分拣中心之后,将废玻璃按原态、颜色不同进行初步分类,按照绿色、白色、棕色(茶色)、高白料和杂质类五类进行初步分拣、分类暂存,最终提供给玻璃生产厂家作为熔制玻璃制品的原料。
        3.5 废金属回收分拣处理体系
        废金属专用回收车进到厂区地磅称重后,按照材质的不同如铁、铜、铝、其他类等进行分拣,然后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暂存,达到一定量后运送至后续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厂家进行回收利用。
        3.6 废塑料回收分拣处理体系
        废塑料专用回收车进到厂区经过地磅称重后,分拣工把所有废塑料放到传送带上按照PET、PE、PVC、PP、PS五类进行分拣,分拣后按照不同类别投放至相应的分拣筐中,分拣筐装满后,由打包机机械打包,打包后的不同类别塑料在贮存区分类储存。
        3.7 有害垃圾分拣暂存体系
        有害垃圾在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后分类暂存,累积到一定量后送至相应的有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



        有害废弃物主要按照以下五大类进行人工分拣:
        (1)电池类:手机电池、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等;
        (2)含水银类:水银体温计、温度计、废旧水银血压计、含水银废旧物品等;
        (3)灯泡类:节能灯泡、荧光灯泡等;
        (4)化学品类:颜料盒、油漆罐、油漆桶、废旧化学用品容器、过期化妆品、废药品及其包装、杀虫剂及其容器等;
        (5)废胶片及废相纸类:破旧照片、医疗X光底片、废旧胶卷等。
        3.8 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
        针对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体系实际功能需求,构建一整套大数据平台系统。系统依托云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登录入口,以数据大屏为核心应用,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软硬件集成接口,打通从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的整个环节,实现数据的交换和整合。同时,考虑到对智慧环卫、社区回收网点、回收中转站、分拣中心的集成对接,充分实现标准化与技术先进性的结合,建设一套高标准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
        大数据平台建设体系包括以下六部分功能:
        (1)覆盖情况:社区回收网点、回收中转站覆盖数据及覆盖率;小区户数覆盖数据及覆盖率;企业、大型商超、公共机构覆盖数据及覆盖率等。
        (2)分类数据:可回收物包括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分类量;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灯泡等各类分类量;废电器电子回收量;其他再生资源的收集量等数据。
        (3)车辆管理:分类收运车辆运行轨迹;其他环卫车辆运行轨迹预留接入接口。
        (4)监管系统:社区回收网点工作人员每天到岗情况;回收中转站、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到岗情况;分类、分拣、处理效果智能评估。
        (5)回收中转站与分拣中心:回收类别及各类别回收量数据显示;各类回收物的去向。
        (6)“点、站、场”管理:社区回收网点分布地图;回收中转站位置分布地图。
        3.9 垃圾分类科教基地建设体系
        科教基地分为序厅、概况厅、垃圾危害及污染严重性展示区、垃圾分类处理展示厅、互动体验区、功能区等。
        (1)序厅
        序厅为科教基地的展览开始处,是展馆的序幕,需要明确展示展馆的主题。
        (2)概况厅
        概况厅主要介绍项目主要情况,包括项目规模、功能、主要工艺、产出、工程效益等,项目展示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展示。
        (3)垃圾的危害及污染严重性展区
        本区展示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主要介绍垃圾围城现状及危害,另一部分主要介绍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4)垃圾分类处理展示厅
        此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使参观者了解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全过程体系,了解各类垃圾回收以后可以转化成哪种可再生资源。
        (5)互动体验区
        此功能区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及互动性于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提倡“在玩中学,在玩中悟”,让参观者在互动体验中进一步深化理解生活垃圾分类理论。
        (6)功能区
        功能区是整个场馆除宣教区外的辅助区域,主要功能是观众休息、集合等待等,包括人员休息区和集合等待区。
        结语: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分拣中心,承担着储存、集散、分拣、初步资源化处理等任务,是实现垃圾源头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全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环节,分拣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而且更能推进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危险废物回收网络和设施整合,实现有效衔接,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升级,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浅析“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对垃圾分类的作用[J].节能与环保,2020(07).
        [2]鲁圣鹏,杜欢政.垃圾生活垃圾治理“两网融合”实现路径与建议[J].科学发展,2019(10).
        [3]郭岚.以“两网融合”推进垃圾分类和治理[J].江南论坛,2019(09).
        [4]陈冰,胡杨,张黎.两网融合视角下探讨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J].环境卫生工程,2019(03).
        [5]蒋省三.关于推动两网融合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提案[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03).
        [6]潘永刚,周汉城,唐艳菊.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模式与路径[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