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附着式升降式脚手架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娜
[导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与环保是两条重要标准。为了有效控制悬空、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实践中常用的措施便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与环保是两条重要标准。为了有效控制悬空、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在施工实践中常用的措施便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该设备搭建过程不需要耗费过多能源,因而低碳性显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具有搭建便捷、经济、操作简单、升降灵活的优点,使得其更加易于推广。
        关键词:智能化附着式升降式脚手架;绿色施工;平板附着;施工工艺
        1、引言
        文章主要介绍了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智能化附着式升降式脚手架特点,平板附着式、双向吊桥避让结构等结构与安全、施工技术。解决了多点同步提升、架体刚度不足、适用性不高的难题,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了保障,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
        2、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特点
        2.1安全性高
        在搭建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能够让架体具有非常高的刚度。安装支座时,采用的是平板附着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确保架体、支座之间的高连接性,提升其稳定性。在施工作业开始后,可以实现全封闭,避免外部人员不慎进入而出现事故。针对架体倾斜、弹性变形等工程问题,在破断结构中配置了定位板,一旦出现上述隐患,可迅速而有效地消除。
        2.2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无缝对接,智能附着式升降脚配备有多种长度的伸缩节,能够灵活地根据工况来补充余数。在施工场地,如果存在局部凸出,此时横向平移施工就难免受到干扰。同时,塔吊是当前施工场地中常用设备,其锚固杆的位置也对现场施工的空间便利性构成限制。针对上述两类情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设计和搭建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避让结构,提升架体升降的空间灵活性。与传统架体相比较,可较好适应建筑的竖向基本构造,在平楼层进行步高调节,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提高了附着式升降架体的适用范围。
        2.3绿色建造
        施工场地降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可在架体最高处安装自动喷淋设备。该设备与扬尘监测器搭配使用,且可以根据架体高度调节,因此降尘效果良好。另外,还可以利用架体对施工场地进行喷洒降温,或者用于外墙清洁,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
        该设备施工工艺流程为: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策划设计→基础架搭设→钢框架系统、全钢防护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安装→附着支撑系统安装→反拉动力系统、三档智能控制系统安装→检查(整改)→首次提升前调试→提升。
        4、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操作要点
        4.1整体策划设计
        策划内容有四个部分:①架体水平支撑桁架布置图;②机位布置,确保各机为能够合理而有序地放置;③基础架排底,保证其平整性以及后续可调整空间;④制定专项方案审批所需资料。其中,机位布置的工作是重中之重,
        要充分考虑塔吊、电梯、建筑布局等因素。为了避免在后续施工时与塔吊锚固出现冲突,务必设置先行布置避让结构。为了按照施工方案的精度,需要准确计算出风压边界、层高、架体高度调整等因素的变化。为此,应引入并有效利用全载荷计算软件,为相关计算与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2基础架搭设
        ①要做好搭设准备工作,首先是地面硬化,松软土地会对架体稳定性形成隐患;其次,准备好垫木,在立杆时置于其底部;此外,预先挖掘、铺设排水系统。②为了后续环节能够平稳布置水平支承桁架,务必要保证横向、纵向水平杆有序搭接,且用标准对接扣件;在确保无操作错误或者偏差后,再开始承载式爬架的铺设作业。③根据承载式爬架稳定性取决于基础架设计是否稳固合理,在基础架较高(通常是以20m为界限)时,承载式爬架稳定性就会降低,为此要连接至附墙。
 
        图1 智能附着式升降式脚手架
        4.3钢框架系统、全封闭防护系统安装
        ①为了搭建及施工安全,务必确保桁架是稳定的。为此,首先要基于机位布置图对吊装构件进行拆分,然后根据作业标准完成拼装工作。在拼装时,横杆焊接间隔参数为:桁架上片100cm,下片50cm。②垂直立杆搭建作业标准为:间隔严格控制为50cm;斜杆安装不可忽略,这可以形成三角结构,提升底盘稳定性能。③在安装网片时,立杆部分需将其固定于上水平槽钢、底盘桁架处,然后将网片固定安装于其上。
        4.4附着支撑安装
        ①为了提升卧式加长节的安装稳固性,需要利用穿墙螺栓,将其与建筑结构连接。在选用螺栓时,考虑到防扭性,宜采用双螺栓。②严格控制卧式加长节的尺寸,如果超过150cm,为保证稳定性,应采取拉接措施。③在预埋作业时,穿板螺栓与钢筋之间要牢固勾接,外部用PVC管保护,用铆钉固定且破口处用胶带处理。需注意的是,预埋螺栓间隔须控制为24cm。
        4.5反拉动力系统、三档智能控制系统安装
        在水平支承桁架以上第二层的结构处,安装小电控箱设备,务必要确认操作人员能否观察到电动葫芦的状况。在安装大电控箱时,同样要考虑操作、观察的便利性,通常选择门洞、窗口等地点。
        5、智能附着升降脚手架科技创新点
        5.1电动葫芦正置反拉升降动力体系
        当架体上下移动时,电动葫芦可同步,不需要对其进行倒换操作。一则可以避免重复操作,二则可避免对线路稳定性造成破坏。另外,与一般的正置正拉升降操作相比较,本方法可以将最大下悬臂高度缩小50%至1倍层高;同时,可有效降低离墙距,使得倾覆力矩降低20%以上。
        5.2平板附着技术
        由于附着支座被安装在楼板,如果工程有设计反梁构造,则平板梁支座能够从下部将其抬升,避免反梁高于附着支座。基于这一设计,附着支座的安装就有较多的空间灵活性,不会被最上层墙、柱等部位的作业干涉。在节省作业时间的同时,还能确保附着支座不出现缺位。另外,由于降低了最大上悬臂高度,可大幅改善架体强度,可以提升其层高应用范围。
        5.3三档智能控制系统
        与传统的极值限载控制方式相比,所采用的三档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更高安全性,更能保证施工进度。①通过该控制系统,可将初始载荷、实时载荷进行快速对比,可以有效避免误报警。②基于实时记录的反馈载荷值,分三档,分别有相应的智能控制措施:波动范围小于15%,正常;波动大于30%,异常;波动位于两组界限值之间,则由系统自动调整。在自动调整模式下,考虑到架体不同步等干扰因素的存在,设置有追赶、等待等参数,使智能化控制得以实现。③通过串接并联接线技术,该控制系统对线路进行简单化、统一化,在提升布线与检修效率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降压、漏电,从而提升作业安全性及连续性。
        5.4高适用性模块化架构体系
        ①构件标准化:针对架体标准化、工程结构多变性这一客观现实,为了实现无缝对接,设计有伸缩节补余、对接、错接等具体操作方法,并总结出最优化模数。②通过双向吊桥避让结构,能够提升对建筑凸起等障碍的避让效果。相比较于普通施工工艺,本方法更加高效、快捷。③通过成套预埋技术,可更有效地在宽梁、厚墙等建筑部位实施预埋,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安装架体机位。
        5.5全封闭防护系统
        ①在传统网片固定作业中,立杆、网片被牢固限定。在本项目中,所运用的是四支点网片固定作业,立杆、网片具有相对独立性,安装过程可分开进行。由于压缩非标网片的采用空间,改善了材料重复利用率以及架体外观。②双层封闭技术的采用,提升了架体覆盖范围,使得装修和施工作业可错层同步进行,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
        结语
        本项目可以极大提升建筑施工便利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其施工工艺还应随着建筑结构多样化而进一步被探讨。相关技术进步不是一次性的,应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内容,持续为工程施工助力。
        参考文献
        [1]何有林,潘春龙,李昊然,魏小海,李光辉.顶模体系超大钢平台分块整体安装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16):5-8+13.
        [2]李小勇,黄庆华,郭富强.附着式电动升降脚手架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2,43(2):146-149.
        [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J].建筑,2018(12):13.
        [4]彭锋.DD03-42附着式电动升降脚手架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1,37(3):205-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