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分析及技术实施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2期   作者:赵红斌
[导读] 配电网自动化作为综合的电力系统
        赵红斌
        青海三新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810001
        摘要:配电网自动化作为综合的电力系统,在农村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确定故障,协助电网系统恢复运行等。本文基于农村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进行阐述,分析其技术与实施要点,意在提升相关电力企业与村落中的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为其电网运行提供帮助。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电技术
        
        引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农网配电系统发展有着明显的提升,电网结构也逐渐趋向完善。但是其自动化系统发展不够合理,阻碍了农网配电系统的发展,也使得农网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与维护等存在不足,结合农网建设目标实行农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对于改善其供电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
        农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各项可靠性信息处理设备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与网架组合而成,可以实现对农村的全面覆盖、数据共享等多项功能。对于实际进行的农网配电自动化需要按照以下几点要求进行建设。
        1.实现三摇功能,实时监控电网运行情况,保障配电网的安全性,提升调度能力。
        2.实现配电自动化,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动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缩小停电范围,为农村用电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3.通过实时监测对电压进行监督,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率,优化电网结构。
        4.提高供电质量,实现对配电网参数进行检测、测量、补偿控制等。
        5.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故障时及时响应,帮助用户恢复供电。
二、农网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要点
(一)统一支撑平台技术需求
        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整的配电网模型,需要结合信息处理技术与建模技术,构建出可以进行有效信息集成、信息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支撑平台,有效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平台上实施对电网的监控、可视化等功能,并基于信息化技术拓展相关功能,以满足自动化智能配电的实际需求。
(二)信息共享集成需求
        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以电力调度为主要应用,涉及到大检修和生产,需要严格遵循线路交互,使用符合要求的接口方式,实现各项系统之间的互相连接和供应,提升配电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智能化应用需求
        1.故障自愈控制
        建立整个配电网络的拓扑模型,基于模型上传实时信息,通过故障信号等实现故障区域的用电隔离与供电恢复。在配电网中,发生的故障情况特别严重时,通过开关的顺序实现对配电网结构的操作,帮助恢复供电等,这一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完全不需要人力控制。
        2.运行风险分析
        运行风险分析可以帮助电网运行迅速定位到风险区域,并对风险区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丰富的风险预警手段,提升配电网运行期间供电的可靠性。


        3.供电可靠性统计
        可靠性指标是电网运行过程中评估的重要指标,配电网中在供电的期间通过可靠性统计以停电事件为基础,按照可靠性与参考可靠性指标进行统计和汇总。
三、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
(一)配电系统管理自动化技术
        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时,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需要通过人工来实现,而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省略人工收集操作,实行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收集信息,将信息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自动化系统还可根据实时监控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并实现远程操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同通讯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监控系统运行的同时,收集信息进行反馈,使数据中心及时得到数据信息。例如,A地区设置了停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并且对数据加以分析,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从中判断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进一步确定停电位置,保障停电区域可以得到及时的维修,保障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电力恢复,保障用电的可靠性。
(二)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中,将就地控制与远程操控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馈线的自动终端采集相关信息,为电网中心传输信息,电网中心根据传递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整个配电系统中馈电线路的自动化操作,通过对馈电线路的检车,诊断线路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使用远程技术、遥感技术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结合计算机通过智能分析,明确故障类型,通过远程系统实行故障区域隔离操作,保证电力系统,没有出现故障的区域还能保持正常运行,为农村电网提供持续供电。
(三)自动化故障定位以及隔离技术
        在农网配电网络结构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判定线路故障,并进行精准定位。对于故障定位是根据检测系统产生的警告信号,与电网拓扑结合,对故障区域的定位实行精准判断,为故障恢复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1]。故障定位与恢复模块,都是基于电网拓扑的应用拓展;在处理故障之前,从配电SCADA系统获取到开关当时的状态,根据开关实时状态结合拓扑实现故障处理,使故障处理时间得到有效保障;在故障隔离方面,可以将故障区域进行分段隔离,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段落中的线路为电网运行提供电力,有效保障电力系统运行。
(四)通信自动化技术
        通信技术对于农网自动化来说,是重点功能。农网电网规模庞大,网架结构十分复杂,大量的设备处于室外,覆盖面积广,涉及到的终端设备数量多且分散;终端在传送信息时延展性与信息共享上存在阻碍,农村地理环境影响,难以建立统一的监测站点,为日常维护等工作带来困难;农村不同区域的线路状况各不相同,可用的通信设备各种各样,需要光纤等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但是现有的通信方式无法满足农网自动化通信需求,导致终端无法与电网中心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应用通信设备,建立相互配合的多层立体通讯结构,充分发挥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能力。为了解决农村电网互联互供的问题,对农网通信网络进行全面升级,将原有的通信技术更换成光纤技术,弥补传统通信传递信息的不足;通过光纤技术,对整个农网配电网实行自动化操作,提升电网中心与终端的通信效率,降低交互时间,提升自动化运行效率。
(五)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配电网调度技术可以自动分成不同等级,并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完成电力调度,无需通过人工进行操作,提升工作效率。农村配电网中应用自动调动技术,不仅可以在日常电网运行时,对整个系统实时检测;还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的参数对农网配电情况进行精准调度;也就是根据用户的实际居住情况,智能化的调度电力供应给电网,用户多调度多,用户少调度少,过去这项工作是通过人工操作的,但是自动系统结合计算机可以比人工操作更加精准,避免出现人工失误,有效降低调度过多造成的浪费现象[2]。
        结论:综上所述,农网配电自动化技术对于改善电力供电安全性,帮助节约电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对农网电网结构的有效管理,智能化的操作有助于提升农网配电自动化运行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广璇,余涛,林丹.基于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估[J/OL].电力自动化设备:1-9[2020-08-26].
[2]陈朝新,王梓耀.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自愈系统浅析[J].农村电气化,2020(01):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