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3期   作者:潘志龙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专业
        潘志龙
        江苏益鎏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 启动 226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专业,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设备管理等多方面中,提高了传统电气技术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本文首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力安全运行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然后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关于提高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变电站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运行;应用策略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力安全运行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的生产工作还是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系统,这就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力企业更加重视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自从我国步入现代化建设以来,电力系统也迈入了自动化发展进程当中,而且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并拥有广阔的国土,为了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国家非常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发电能力和输电能力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电力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电力企业的科研部门应不断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与此同时相关企业还要重视环保工作,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2.1监控系统的应用
        实现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营检测和管理是变电站发展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电站排除故障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力能源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计算机保护功能的应用
        因偏远地区的供电网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使用,同时还会影响电力供电系统中的线路以及变压器等,严重影响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合理应用电气设备,不仅能够大大提升电气
设备监管能力,还能够确保电气设备质量。一旦供电系统出现故障,计算机能够及时向变电站发送自动化2.3等电位连接的应用
等电位连接是在电气结构中对相应的电气设备进行充分的连接,确保变电站的电力资源充足。等电位连接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出现电力安全问题,所以应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变电站等电位连接。
2.4自行诊断功能的应用
        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大多难以检测出故障因素,若是只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故障排查,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不能确保故障因素排查是否准确。因此,应用自行诊断功能,能够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分析,迅速找到故障,并对其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2.5电力系统运行管理
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为了提高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广泛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仪表工程管理是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管理内容之一。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对仪表中各部位电压、电流、温度、负荷等各项数据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管理。具体应用方式可以建立PLC自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就是利用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对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接收、处理、监测和存储,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这种方法很大程度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测量和人工计算方式,提高了数据运算的准确性和测量的效率性,也减少了企业对于维护设备和管理设备的成本投入,使变电站电力系统运行整体管理过程更加智能、科学和高效,符合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


2.6变电站电气设备架构设计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架构设计适宜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来进行,该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网络层、间隔层和站控层。作为整个电气架构的连接网络,网络层以工业以太网为基础。间隔层的功能是对变电站中各类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并且对设备进行保护。电气自动化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站控层,站控层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功能全面,并且可以自动化识别变电站系统内部运行中的各类设备故障问题,进而维护并管理网络层、间隔层的不同硬件设备,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及时修改。
3提高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应用现代化变电安装检测技术
        针对变电站电气设备风险控制,首先要确保设备的前期设备各项工作安装完毕,并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核对各项设备的数量,减少安装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的误差。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测量技术提高变电站设备安装位置的精确度,比如BIM技术、云计算技术、视觉扫描和检测技术等。这些先进安装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准确性和效率性,极大地减少企业的安装经济成本投入,解放人力。现代化电气设备安装的视觉扫描和检测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视觉观察,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多种部位的特征提取,然后与后台庞大且全面的安装知识进行融合对比,最终提供更加专业的设备安装建议,充分保障了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2做好变电站设备维护和检修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降低变电站的运维风险系数,需要在安装电气设备时,配备安装变压器、避雷针、绝缘体等设备,帮助变电站运维人员在定期巡检维护工作中,及时进行设备检修,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变电站运行质量和效率。对于损耗严重的老旧设备要及时更换,避免发生大型故障问题。
        除此之外,运行维护人员还应关注变电站的线路负荷问题,及时检修设备和线路,避免事故发生。特别是用电高峰期,用户的用电量增加,线路电流电压负荷量过大,容易造成线路接头或连接处温度过高而烧毁,造成设备断电故障。在正常工作中,制定好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多次进行事故演习,保证事故发生时的有效处理,降低风险系数。  
3.3强化变电站监督和管理力度
        强化变电站监督和管理力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对于变电系统的掌控力度,及时纠正出现的故障问题,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电力问题进行提前行预判和防范。采用严格的变电监督技术,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电力监控,将工作责任进行详细划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经过长时间的有效管理,逐渐形成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精细化变电站监管体系。变电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成立专业的变电故障检测小组,对发生的异常和故障及时做出反应,采取应对措施。
3.4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变电站电力运行进行安全管理,有助于实现变电站安全、可靠地运行。利用在线监测技术监督电气设备的接触完整性和内部温度,及时发现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电网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一些决策系统可以科学分析电气运行中的不正常信息,并对其加以整合,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运行的各个方面应用广泛,且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仍然有改进创新的空间。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深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认识和了解,结合电气工作实践,不断创新优化技术性能、技术方式和技术应用条件,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运行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立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00(004):117-118.
[2]李航龙.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名城绘,2019(9):0414-0414.
[3]纪庆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03):1921.
[4]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00(02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