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吉林 132011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作为提高电力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现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技术 应用
引言: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有效保证的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系统提出的高要求,面对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及应用展开分析,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及发展,才能保证电力供应质量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人们对于电力质量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因此电力系统规模扩大,电力质量提高,而对于变电站而言,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及操作点,只有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才能够有效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功能综合化的特点,各个学科交叉及各类技术的密集应用,构建了一个功能综合化的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学科发展起来的,能够综合变电站的操作屏、模拟屏、中央信号系统、故障录波等多个功能,能够有效保障变电站的安全性。此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显示数字化的测量,并通过屏幕化的操作来取代以往的分、合闸操作、硬连接软片及光字牌报警信号等内容,并对变电站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智能化的运行管理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调节、事故判别及故障诊断等内容,取代了一部分人工作业,在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及运行管理水平。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分析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存在不同,其体系结构直接决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如集中式结构所应用的计算机功能较强,并扩充I/O接口,能够应用于变电站的数据处理、微机保护和监控、自动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并对其模拟量及开关量进行采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取集中式结构,能够减小变电站的应用成本,但处理能力不高,且抗干扰性能力较弱。在分布式结构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将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采取这种结构,能够在运行的同时处理其他事务,能够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且局部故障对于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无影响。分散式结构则是指二层分布控制的结构类型,通过对变电站的控制对象及层次展开分析,进行相关设置,能够对变电站进行全站及分单元的控制。分散式的应用将提高变电站的拓展性,并降低变电站的投资成本。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具有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优点,并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了完善。现代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承载高负荷的电力压力,能够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于电力系统提出的高要求,安全性显著提高。而传统的变电站不仅缺乏安全性,且难以实现科学的供电质量,而现代化的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保证电力质量的科学、合理。对于变电站的维护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延长其维护周期,降低在变电站的维护、管理上的人员消耗,减少维护成本。在以往的变电站中,电力控制难以稳定,对于变电站的建设要求高,因此建设成本较高,而现代化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控制稳定性,缩小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其建设成本。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研究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体系运行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二是其功能,其应用功能如数据实时性、控制变电站的操作、人机自动化处理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提高变电站的处理效率来提高数据的实时性,并通过对变电站的多层次控制来保证相关操作的准确性。人机自动化处理则是通过对变电站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连接来对变电站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参数的修改来对变电站进行控制操作,并通过打印其处理信息量进行报告汇总工作。故障报警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所必备的一项功能,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在变电站的间隔层应用以太网技术,能够对间隔层的采集、测量、保护及控制等功能有所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变电站的某个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其间隔成将不会被影响,以此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在变电站的通信层,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分担其运动总控的任务,以此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保障其安全性。在变电站层,配置以太网能够挂接工作人员的工作站,实现负荷平衡,保障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并实现相应的通信、监控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对于化工装置配套的变电站,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分层式结构。间隔层为在各中压开关柜上设置单体综合保护器,通讯层和站控层集中放置单独的房间内,通过以太网线连接,同时配套打印机、显示器等辅助设备。
图1
(二)提高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应用效果的策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因为一些细微的失误或干扰,影响其应用效果,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干扰抑制的方法来完成接地,因此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接地及屏蔽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干扰问题。滤波能够抑制自动化系统中的模拟输入通道,因此可以通过滤波来滤除其中的差模干扰,通过双端对称输入来抑制共模干扰。作为无法消除的干扰源,外部干扰源是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外部形成的,这些干扰源会对通过电线(电缆)连接到达自动化系统,影响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降低电源电路干扰以及一些屏蔽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外部干扰源对于自动化系统的影响。隔离措施也是减小干扰因素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因此通过对模拟量、开关量等的隔离,也能够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有所保障。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相应的设计方案和措施,如综合自动化系统引入引出的电线电缆尽量远离电力电缆敷设。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认知,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任务目标,做好细致的分工,做好防误操作的管理,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完成。
结束语:变电站是多门学科综合发展而来,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的安全性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与优化,其必然向着保护监控一体化、无线化操作、设备一体化等方向发展,突破传统变电站的限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电力。加强宗华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不仅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能促进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优化,而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挥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裕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6):168-169.
[2]曹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4):116-117.
[3]祁昌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方法[J].电子世界,2018(1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