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阁 赵臣
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05000
摘要:通常情况下,智能化变电站所使用的材料多是符合现代化绿色发展要求的节能环保材料,能够通过现代化自动技术以及全方位监控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变电站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化变电站所使用的技术具有比较高的复杂性和科技性,因而,需要维修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由此极大的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而智能变电站作为组成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智能变电站。再加上,国家电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电网建设中智能化技术获得广泛应用,由此促使电网智能化逐渐实现,并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加深,也逐渐凸显其重要性。智能化变电站在有效运行各种机械设备时主要时通过应用数字网络来实现,这对于集中管理变电设备十分有效,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居民对于变电站供电的实际需要。
1 智能变电站特点
传统变电站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使用一次设备与二次电缆连接,二次系统网络根据站控、间隔层分层。间隔层主要为保护与测控装置,具有仪表、测控装置的配备。传统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有很多继电保护弊端,如多实行固定模式,在灵活性方面存在不足。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在供电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传统变电站的测控、远动、二次保护装置都需要经小规模集成电路、电磁模式运行,不具有自检功能,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在运行可靠性方面有待提升。智能变电站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组成,能够在变电站中有效共享电气设备相关信息,构建具有简单操作特点的变电站。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中,能够通过互感器处理数字采样信号,能够在合并单元的基础上以光缆方式实现对二次系统的传输。二次系统也不需要接入交流二次电缆。开关量信息则通过GOOSE报文方式传输,这能够很好地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 新时期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应用所产生的新问题
2.1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会受到影响
电子式互感器虽然已在智能变电站推广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受环境温度影响,尤其是东北严寒地区,往往由于低温冻涨导致电子互感器至智能汇控柜的光缆断裂,严重影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运行的可靠性。部分省公司已出台相关规定,通过“常规电流互感器 + 合并单元”方式逐步取代“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 合并单元”方式,国网公司新版十八项反事故措施甚至提倡 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时宜通过二次电缆直接接入保护装置。在智能变电站中,将间隔数据的采集源转换为合并单元虽然有诸多优势,但是一旦装置故障,就会使整个保护系统出现闭锁现象,而且因为智能变电站是用数字信号来进行光纤传输的,一旦光缆出现断线或者衰耗较高现象,也会导致一系列的信号中断或丢失问题。因此,如何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并在发生异常时及时作出预警,是十分重要的。
2.2 信息安全传输问题
在实际开展信息传输工作期间,基本情况下都会运用接收一体的对等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原理,就是通过局域网络将接受到的数据信号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智能变电站在向外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会使自身的安全防备等级不断降低。在这种状况下,就会非常容易攻击成功外部的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攻击外部信号,既能轻松得到设备内部的数据信息,也会严重阻碍智能设备信号传输通道,这样就会丢失大量的信息数据,严重一些就会使智能变电站无法顺利运行。
3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体系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期间,要加强对智能变电站设计环节的重视,一方面要联系好设备制造厂家,结合实际需求展开协调沟通,将智能化设计理念融入设备制造,同时还要贴近实际应用需求,才能得到需要的智能化电气设备。另一方面,智能变电站还需要科学完善的设计规范,在实践运行期间不断优化改进,逐步形成符合变电站运行需求的设计规范体系。施工检修也是智能变电站维护运行的重要内容,传统检修模式过于落后,采用继电保护模拟输入输出部分,存在较多的缺陷问题,逐渐被时代淘汰,现阶段采用智能保护设备,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管控,减少故障概率,这就需要完善的校验检修标准及规范作为支撑。同时,智能变电站运行后,一旦出现升级改造的任务,就可能对部分间隔进行改动,这一操作则会生成配置文件,这时候就需要重新下装描述文件,同时展开校验,这对整个变电站运行都将造成巨大影响,为此要加强重视。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环节中,如果某个IED设备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如交换机、保护装置等,都需要按照新的处理流程操作,主要是因为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差异较大,只有按照流程操作,才能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
3.2 强化设备巡视检查工作
为保证智能变电站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强有力的巡查智能化变电设备,并认真有效的落实各项巡视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质量问题。智能变电设备一般所建立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气候与地质条件往往比较恶劣,一旦出现较大风力或雷电,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开展巡视检查工作,变电设备极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从而会诱发安全事故。基于此,相关人员需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特点进行实际考察,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巡视检查方案。现阶段,机器人巡检在我国智能变电站中获得广泛应用,能够保证不管在多么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都能够有效的检查各种设备问题。
3.3 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的监测工作力度
在进行智能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主要的检测流程是通过安装在变电设备上的监测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内部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对变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有效在线实时监测,及时全面地了解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从而能够在变电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点,有效提高维修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智能化变电设备的功能能够得到切实准确的发挥。
3.4 建设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专业队伍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期间,如果保护装置、合并单元等出现故障问题时,检修人员要依靠掌握的知识及经验做出基本的判断,确定故障范围,调查现场后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具体原因,同时还要考虑到停止设备带来的损失及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由于智能变电站具有专业、复杂的特点,这就要求运行维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要求,这也要求建立专业人才队伍,选择综合性技术人才,不能过渡依赖厂家服务,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
结束语
电力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的主要方向与重点都在于建设智能变电站,当下我国完成的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已经有许多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普通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系统严重滞后于智能变电站设备管理、业务流程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检修系统需要借助人工的方式将设备基础、运行、检修试验数据依次输入,也是依赖人工的方式来评价设备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无人值班站科技应用若干思考[J].华北电力技术,2019,(12):96-100.
[2] 邱继艳.探究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规避措施[J].科学与信息化,2018,(3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