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在变电站通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4期   作者: 李哲,苏俊浩,田志磊
[导读] 变电站通信设计中,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通信设备进行三维建模

          李哲,苏俊浩,田志磊
          济南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摘要:变电站通信设计中,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通信设备进行三维建模,建模深度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并总装至变电站总平面中,提高变电站通信专业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有利于施工材料精细化控制,有利于实现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变电站后期维护改造提供方便。
          关键词:变电站;三维设计;通信
【中图分类号】 TN915.8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数字化三维设计是新一代智能设计平台的基础,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均广泛、深入的应用三维设计技术,数字化三维技术在电力行业的普及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对变电站进行三维设计的要求。通过建立通信设备的精细话模型,深化通信设备三维建模深度,提高三维设计水平,最终能够充分发挥通信三维设计的巨大优势,提升设计质量、设计效率,设备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后期业主运维提供便利。
2.常用三维软件简介
          目前通用的三维设计平台有AVEVA 公司的PDMS 设计系统,博超公司的Revit 设计系统,Bentley 公司的Substation 设计系统。
          变电站项目设计相对电厂设计简单,周期短,主要针对电气专业进行三维设计。通过比选,Bentley Substation和博超 Revit能够更准确地在三维模型中表达带有弧垂的导线、连接线等,并且在二三维智能关联上更简单易行。但是Bentley 公司的三维设计平台软件使用费用较高、操作界面较复杂;对于熟悉二维AutoCAD软件的设计人员,博超平台软件使用的友好度优于Bentley平台。Bentley平台对其他设计软件接口兼容性好,接口丰富。在三维协同设计方面,Bentley平台的Project WiSe和博超的STD-R均能较好的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设计及数字化移交。目前这两款软件在各设计院变电站三维设计中,均有使用。我院目前采用的为Bentley 三维设计平台。
3、变电站通信三维设计现状
          三维设计是基于工程信息、地理信息数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的集成应用,完成输变电工程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和信息一体化。目前变电三维设计的应用程度可简单分为如下4种:
          (1)三维漫游和碰撞检查: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进行了变电站(变电站)的三维模型浏览和碰撞检查,在优化设计减少占地面积、提供给业主直观感性的设计成品。
          (2)三维出图: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从三维模型剖切出二维图纸,并抽取材料清册。
          (3)协同设计:在一个统一的三维设计平台环境下,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与各专业计算软件、管理软件紧密结合,开展多专业配合、协同设计。
          (4)数字化移交:在提交传统设计成品图档的同时,提交完整的变电站数字化工程设计信息管理平台(包含工程设计各阶段的三维模型、数据库、电子化图纸和文档)。各类信息间以工程设施为对象,编码为线索自动相互关联,相互校验,并可通过模型直接查看。[2]
          目前各设计院在通信三维设计方面要求不高,仅实现通用模型布置,只对柜体做出建模要求,不要求建立精细模型。
4.通信专业三维设计的探讨
          (1)通信设备建模
          传统的变电站通信设计主要使用AutoCAD绘制二维图纸,在通信设备布置设计过程中,一般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图纸加以完善。结合变电站三维设计要求,工程师使用三维设备进行空间立体布置设计,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设计质量。依据目前主流三维软件平台的设计模式,三维设备模型存在于设备模型库中。因此如何建设好设备模型库是变电站三维设计的重点之一。[3]
          在国网建模规范中,对于变电站设备建模类型做了区分,主要分为电气一次设备和电气二次设备,其中电气二次设备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信设备归于电气二次设备类,主要是为屏柜及装置、蓄电池组类型的建模。通信设备在建模中,按照外观和用途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建立通信设备模型库,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1:1对设备进行设备进行参数化建模,将三维模型按照统一规则命名,存储与模型库中。设备模型放入设备库时名称为:设备名称,编码原则参考《电网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规范》(GBT 51061-2014)。比如SDH设备命名为,SDH设备,编码为10AYE01FG001。

          图1 通信设备三维模型
          上图中自左往右分别为程控交换机设备、配线设备、光出传输设备、高频开关电源屏及直流分配屏和蓄电池组三维模型。
          (2)对几何模型赋予属性
          利用已制作的通信设备三维模型,通过Substation软件在模型上加入设备属性创建电气设备的模型库。设备属性中可加入额定电压、设备类型、厂家等通信设备的重要参数;也可根据国网物资部关于物料编码的规范,将各种模型中加入设备的物料编码,以便在后期移交时与项目单位的ERP系统对接;另外,为了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运行管理,可以加入设备的运维属性,如投运时间、生产厂家、设备型号、大修时间等,这样可以将设备在全寿命周期中的信息集中于设备模型中,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保证设计、招标和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完整、准确的移交各运行单位。
          (3)设备布置
          在建立好通信设备三维模型后,将模型总装到变电站总平面中,并剖切出通信机房平面布置图,满足工程出图的深度要求。

                    图3 通信机房三维轴向视图                    图4  通信机房平面布置图
          (4)通信缆线布置
            利用Bentley 平台AutoLay软件,可以对变电站内电缆进行自动敷设,只需指定起点和终点,即可按照距离最短原则进行敷设,并自动统计缆线长度,生成清册。对于通信专业来说,站内缆线敷设一般为导引光缆敷设,按照双路由原则,需要厂家进一步软件开发,以满足导引光缆敷设的需求。
5.结束语
          通过通信三维设计,将能够提高变电站通信专业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有利于施工材料精细化控制,有利于实现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变电站后期维护改造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胡君慧,盛大凯,郄鑫等.构建数字化设计体系,引领电网建设发展方向[J].电力建设,2012.33(12):1-5.
[2]许子涛,郭南.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应用探讨.[J].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246-251.
[3]李思浩,周元强.变电站三维设计中的设备模型库建设研究.[J].电工文摘/研究与开发,2017,03.07-08.
作者简介:
李  哲(1984-),女,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通信设计、研究工作。
苏俊浩(1993-),男,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通信设计、研究工作。
田志磊(198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通信设计、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