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渊
乌江渡发电厂 563104
摘要: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脚步,考虑社会对电力企业提出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引入计算机通信技术,完善管理模式,并学习现代经营理念,加强信息技术在系统供电、运输方面的应用强度,掌握行业对发电厂工作的需求,使用新型管理模式完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配置重置优化,以此提升发电厂运行水平。
关键词:发电厂;信息技术;电力运行;应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明显,为了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电力企业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使用信息技术提升电厂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发电厂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从而可以保证电厂各项工作可以按照要求顺利运行,引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发展的主要潮流,电力企业应该在此时段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重视信息技术,同时考虑社会对电能的需求,意识到传统电力系统存在的隐患,为了防止电力系统在高负荷作业下发生故障,影响大众对电能的使用,必须根据输电需求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此推动企业高速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发电厂的作用
(一)计算机需求
发电厂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了解社会发生的变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电厂必须要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改变传统工作观念,以客户为工作的核心,掌握客户用电要求,发电厂还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市场运行环境,在掌握企业当下所处环境后,快速变更工作观念,发现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让电力系统相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此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作业模式,微型仪、PLC、生产线、电网配售一系列装置均需要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进行优化,提升电能输送质量,客户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理念,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掌握自身作业需求,改变电力设备应用存在的弊端,尽可能提升电力的稳定性。其次,需要将电力系统电压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中,防止电压跌落、升高、瞬间中断供电情况频繁出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在用户为主导的电力市场中,发电厂需要从客户层面分析供电方式,为保障各项工作可以按照流程运行,企业引入信息技术,根据社会对供电提出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运行方式,在此状态下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要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设计中,以此提升系统运行水平。
在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计算机已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并在不同行业均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同时使用计算机技术提升企业作业效率以及质量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发电厂必须在此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作业理念,加强对电场动态电能质量改良的研究力度,使用计算机程序测试动态电压脉冲中断,利用电压干扰技术提升电能质量。考虑到电压干扰技术在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这样会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工作人员还需要研究信息技术在电力产业领域的研究力度,收集大量数据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了解导致系统运行失稳的原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电力系统进行科学的监测使后台人员可以通过运行数据整合分析,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当系统运行出现较大变动时,便可以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合理的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指派维修人员及时维修,通过早期干预防护,排除系统运行隐患。
(二)网络配售
电力市场当下处于开放状态,电网平台可以在当前改变传统运作方式,直接让客户与发电厂在电网平台进行交流,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的选择购电方式,这样无疑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发电厂必须在当下拥有足够强悍的实力,同时可以推送符合客户需求的用电产品,从而才能在电力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物美价廉是发电厂在当下获取市场份额,赢得稳定客源的关键所在,选择高质量低价位的厂商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在此过程中需要让企业掌握市场供电关系,了解市场供电公司的经营优势、供电特色,并分析自身持有的资源,为保障资源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根据市场供应关系调节经营方式,推出更为科学的线路配电方式,以此提升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二、发电厂电力运行期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降低作业污染
电力企业发电工作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与发电所用的原料有关,我国大部分发电厂将煤作为发电的燃料(图1为以煤为燃料的能源结构示意图),所以在发电过程中会因为煤无法充分燃烧出现大量的污染物质,电力企业发电无法摆脱能源环境,能源环境对发电作业形成的约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也是困扰我国电力发电厂的历史性问题。
图 1 能源结构示意图
在我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水电厂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入,我国大部分知名的水电企业在积极探索水电站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业务应用,并根据作业效果加强两者间的结合,以此完善智能水电厂技术体系,将水电站运行管理向智能化与集约化方向发展。其次,水电厂在国家提出可持续战略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程,改变能源供给方式,以此降低能源消耗对电力行业形成的影响,转变能源供给方式是水电厂当下积极推进的工作。电力行业应该掌握国家对社会发展提出的规划方针,在国家提出强化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后,分析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企业发展方式,需要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要求,加强发电过程中对二氧化硫污染排放的控制强度。
执行污染排放控制工作难度极大,水电厂为保障工作能够达到任务要求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全过程监管系统,在相关部位安置监测设备,借助监测设备搜集工作信息系,借由电力系统完成工作信息的传递、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电力负荷曲线,选择地域时域区间,并对地域进行精确计算,分析能源环境状况,根据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已经掌握的数据建立曲线模型以及时域轴,借助模型凭借负荷曲线掌握电场工作运行状况,进行科学的控制,将约束力降至最低以此确保企业顺利运行。
(二)优化产业结构
在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发电厂需要意识到传统电力系统运行存在的不足,在社会对电能需求量与日递增的背景下,发电厂承担极大的供电压力,而电力系统也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中,如果不能改变电力企业以及电力系统在当下的运行状态,将会存在极大的隐患,对供电工作也会形成极大的冲击,因此当下需要重视发电厂管理体系以及电力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将资源整合、结构优化作为发电厂在当下的首要任务,分析电力行业发展现状,结合电力企业战略目标,合理的制定未来发展计划,同时电力系统在当下需要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以此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在传统管理模式下,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的工作,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整改已成为发电厂当下必须推进的工作任务。
以浙江著名的电力——北仑发电厂为例,发电厂拥有的七台机组集控设备,企业发电工作由内部运行部门管理负责,企业设备包含汽轮发电机、锅炉控制等,由于工作内容繁多、人员基数大,这些都对企业内部管理造成不小的冲击,为保证各项工作可以按照计划进行,防止因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应用不合理,降低工作质量,北仑发电厂引入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系统进行物力、人力、财力的管控,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交流工作信息,从而顺利的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在智慧系统作用下完成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经济效益
发电厂在张舍发展预防针的这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发电厂需要依托供给侧改革战略,改变传统供应方式,考量市场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发电厂供电工作的需要,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体制改革,以此保证发电厂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下,大众对电能的需求与日俱增,发电厂必须看到电力市场的发展潜力,需要改变传统经营、管理、营销理念,加强信息技术在发电厂相关领域的研究力度,以此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优化发电厂配电设备,提升电厂管理水平,优化电力系统以此保障供电作业安全进行,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科学配置电力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配置,从而降低供电工作花费的成本,以此提升发电厂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北仑发电厂在发展过程中为降低发电工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积极的推进新能源研究工作,利用风能发电是发电厂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风力发电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容易在风力不确定性以及随机性干预下,从而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用信息技术构建风电模型并收集工作相关参数,以此完成经济调度,精确的计算风力发电相关参数,合理的调整方案内容,以此减少企业在新能源发电方面的损失。
结语:
电力行业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优化运营模式,根据社会对其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为提升电力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要总结影响发电作业的干扰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监管,以往人力监管难以达到管理要求,因此发电厂应该及时引入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测,收集发电作业信息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发电工作存在的故障隐患,通过精准干预以此保证发电工作可以按照计划进行,为大众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许保兴,苏道铜.探究发电厂电力系统稳定控制装置的实践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11):235-236.
[2]陈文洲.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3):3.
[3]唐彪.浅谈火力发电厂如何提升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123-124.
[4]董吉星.分析电力系统中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运用策略[J].信息化建设,2016(02):43.
[5]周国庆,付明军.刍议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6,7(03):78-79.
[6]吴心飞,许卫新.火力发电厂中的集控系统运行技术及管理[J].工业设计,2016(01):182+184.
[7]赵新明.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