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高专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魏建华
[导读]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魏建华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金昌市  737100)
        摘要: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过程技能培养为基本任务,集专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的教育理念,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技能养成过程中淬炼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核心课程;工匠精神;职业技能;理实一体化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方案》同时指出,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符合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过程技能培养为基本任务,以集专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的教育理念,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技能养成过程中淬炼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  教学设计
2.1  设计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更偏向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我院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工作过程技能培养为基本任务,以集专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的教育理念,实施专业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重金属冶金技术》中“铜的精炼”课题为例,铜的精炼教学中,以其各工序生产过程的基本理论、工艺设备和生产特点理论讲授铺底,再进行实验实训反复实践与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各负其责,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专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工匠精神意识,让学生在技能养成过程中淬炼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 教学内容组织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采用多媒体辅助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机地将各章节内容以工艺目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操作规范,贯通成为整体,形成立体网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时,脑海中呈现的是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同时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内容安排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重金属冶金技术》中“铜的精炼”课题为例,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8学时,实验实训学时8学时,各章节授课内容、课时分配见表1。

表1  铜的精炼授课内容与课时分配

2. 3  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专业课教师在生产企业实习时的所见所思,把生产现场的主要设备、设备连接、厂区布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情况、异常事故等细节拍摄下来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讲授相关知识点时,予以播放(展示、演示),让学生“眼见为实”。如此既可辅助强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教师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亦能拓展视野,延伸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启发式教学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都有在冶金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自己的实践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提出冶金相关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讨论,经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与企业采取的措施进行对比,分析优劣,取长补短,做到“减少灌输,增加启发”。采用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而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理实一体教学
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1:1,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实际案例,设置对应的实验或实训项目。在理论授课铺底基础上,明确实验实训目的,按照创新性、设计性、自主性的"三性"原则,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学生根据项目需求组成一个实验实训小组,进行团队或个人实验实训操作训练。
实验实训操作训练模式主要有三种,比例分配见图1所示:

图1  实验实训操作训练模式课时比例
模式一为基本模式,由教师基于项目任务设计实验实训方案,进行实验实训示范,学生学习模仿进行练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并拓展理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模式二为创新设计模式,由教师确定实验实训项目,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行设计实验实训方案,选择药剂、器材,必要时自己制作实验器具,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对各自的方案进行再完善,撰写实验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与拓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
模式三为个性化定制模式,由学生基于兴趣结合理论进行项目选择的“个性化定制”,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定制项目的实验实训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总结反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要解决行动问题,得思想先行。学生“个性”选题,自主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上三种实验实训操作训练模式与其他模式有机结合,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创新发展、一丝不苟”等“工匠精神”融入了教学过程,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当作专业来教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成才。也因此保证了实现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3  教学实施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经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熟悉了冶金技术相关知识,对于有色冶金技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相对专业性更强,因而对未接触过冶金生产实践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学生是一种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挑战。教师在挖掘教材、生产实践案例、教学视频的基础上尽量化抽象为直观、具体,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扎实训练。经过本课题学习,效果分析如下:
3.1  专业知识趋于丰富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三维一体”创新教学过程中,不仅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较高,而且还拓展了知识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日渐积累,趋于丰富。
3.2  专业实践技能显著提高
经过课程实施技能训练,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操作规范性越来越好,课程项目实施后期与初期对比,非规范操作人次显著下降,操作熟练度显著提升。根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差的结果与实验实训过程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实验实训操作熟练度柱状分布图见图2所示。
3.3  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经过前期专业课程与本课程项目实施,学生逐渐形成正面、乐观、用心的良好职业信念,沟通协调能力、执行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等职业知识技能可达到良好评价程度。

图2  实验实训操作熟练度柱状分布图
3.4  工匠精神渗透内化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的意识,在技能传授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熏陶;让学生在提高技能水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自然而然地内化成学生的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学生基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创新发展的思维方式。
4  教学反思
4.1  教学特色与创新
(1)坚持“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的教育理念
针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面向,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集专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任务驱动,三维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现实工作场景,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合作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1:1,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实际案例,设置对应的实验或实训项目。在理论授课铺底基础上,明确实验实训目的,按照创新性、设计性、自主性的“三性”原则,组织学生学习训练,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并拓展理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创新实验实训操作训练模式
采用基本模式、创新设计模式、个性化定制模式为主与其他实验实训模式结合的多种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扎实训练。在专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工匠精神意识,让学生在技能养成过程中淬炼工匠精神,进而让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自我的需求,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4.2  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1)现有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现行班额学生实验实训,学生独立操作练习机会较少;
(2)校外实训受冶金企业生产管理性质所限,不能按时按比例实施。
改进措施:
(1)充实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2)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和要求,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发展和提升自我。
5  结语
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冶金行业作为工业的基础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具有职业理想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培养具有职业理想的高技能人才的主体,高职教育任重道远,在充分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能适应社会和相关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02).
?[2]尹金花.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
(45).
?[3]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
[4]  肖艳红.浅议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和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03).
?[5]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简介:魏建华,女,汉族,籍贯:甘肃民勤?生于:1980-07,职称: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有色冶金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