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杉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学院 武汉 430000)
摘 要: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和使命,要求培养崇高理想、担当有为、真才实学、精神昂扬且具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针对新时代新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为新时代培养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复兴;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也是在这次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时代教育命题。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和使命,高等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己任,必须着力研究如何培养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1、坚定信念,培养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阐明了新时代我们高举的旗帜和要坚持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不可动摇,要求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自信,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弘毅品格,培养担当有为的时代新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阐明了新时代所承担和要完成的历史使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新时代的实践主题,也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路线图。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和目标需要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要求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有坚韧弘毅的品格和强烈自觉的责任担当,为实现强国目标不懈奋斗。
3、锻炼能力,培养真才实学的时代新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阐明了我党在新时代的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国家富强,还要人民幸福,要朝着美好生活、共同富裕迈进。然而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共同富裕不是自发实现的。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归根结底要依靠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要求新时代的接班人必须有真才实学,能承担起国家发展之重任,为国家民族发展作贡献。
4、传承文化,培养精神昂扬的时代新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阐明了新时代的精气神和民族性。历经屈辱,渴望复兴,中华民族从百年前落后挨打到今天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夙愿。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然于血脉中流淌着中华文化,于脊梁上烙印着民族精神。自尊自信、蓬勃昂扬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开阔胸襟,培养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阐明了新时代的世界性和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与世界人民心意相通。进入新时代,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成果受到广泛认同,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于民族复兴要有担当,还应该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更广阔的视野,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下,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作贡献。
二、多维度塑造时代新人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定“四个自信”。
要培养立场坚定,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教育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矢志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2、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树立责任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不屈不挠,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就在前方,这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的结果,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奋斗史中树立起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烈自觉,当代青年应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复兴结合起来,书写绚丽的人生华章。
3、以加强社会实践为途径,培养综合能力素养。
加强和鼓励社会实践,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锻造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可能缺少文化基因,一个民族的复兴也不可能没有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忠诚,热爱,报效祖国这一深厚的感情根植于祖国大好河山和灿烂历史。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使广大青年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5、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建立世界眼光。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国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新科技革命非均衡的发展。全球性问题与挑战频发,各国间相互联系与依赖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形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面对民族复兴所处的国际环境,既要培养辩证思维,还要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胸怀天下,增强合作意识、加强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互信,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