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 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以小学低年段复述课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韦例利
[导读] 复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在对语言有一定积累后,通过内化语言,输出更具个性化的表达。
        韦例利
        广西南宁市阳光新城学校  530219
        摘要:复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在对语言有一定积累后,通过内化语言,输出更具个性化的表达。统编教材小学低年段有多篇涉及复述训练的课文,题材广泛,复述方法由易到难。这就为教师充分依托教材,提高低学生的复述能力提供方向。
关键词:复述能力  情境创设 分层复述  评价复述
        复述能力指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内容讲出来的一种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组成部分。有人曾指出: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具个性化的语言积累、输出。
        低年段是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培养阶段。所以低年段复述教学课文的编排,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文本编排别出心裁,如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一下)、《小壁虎借尾巴》(一下)、《小蝌蚪找妈妈》(二上);神话故事:《羿射九日》(二下);名人故事:《大禹治水》(二上)、《难忘的泼水节》(二上)。而复述的方法从借助插图讲故事,到利用提示语、关键词、示意图、表格讲故事,再到借助课本剧表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那么如何依托统编教材,提高低年段学生的复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趣味复述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走进文本,并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之中,入情入境地讲故事,这原汁原味的个性表达与机械性的背书,再把故事“读”出来,有着天壤之别。在《小马过河》一文中,考虑到角色众多(小马、马妈妈、牛伯伯、松鼠),教师机智地通过语言烘托,让大多数学生固定成为小马,而另外几个角色则是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中相机产生,如,教师这样问道:“小马小马,你会怎么对牛伯伯说呢?”、“小马们,让我们一起来问牛伯伯吧!”、 “小松鼠,你为什么要挡着不让小马过河呀?”、“小马,听了松鼠的说,你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样第一角色的称呼,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感觉自己就是那一匹帮妈妈驼米去磨坊遇到困难的小马,与故事主人公实现“零距离”接触。在神话文本《羿射九日》中,如何在实现复述这一大的语文目标下,融合神话故事“神奇”这一特点,教师同样是创设情境来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通过“羿啊羿,你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留下最后一个太阳呢”这样的问题表述,让孩子们在感受神奇的氛围下,为最后的全文复述,加入自己适当的想象,进行了语言、情节的积淀。可谓是一举二得。
二、降低难度,分层复述
        统编教材对于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低年段有这样明确的要求的,一年级下册——我爱讲故事;二年级上册——我能讲故事; 二年级下册——我会讲故事。不难看出,整个低年段对于复述的定位是“讲故事”。但对学生复述讲故事的的侧重点却不同,从“我爱讲故事”的“先遣部队”来激发孩子们爱讲故事的兴趣;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方法掌握,在方法的指导下孩子们“能讲故事”。
        在《小猴子下山》中,课文第1-4段是讲小猴子扔了玉米摘桃子,扔了桃子摘西瓜,扔了西瓜追兔子。

课文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只活泼可爱却又三心二意的小猴子。教师将故事进行了四次分解:
        (1)在学完第1段后,教师告诉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话来把图片上的内容讲清楚(注:课文共有5幅与内容相符的图片,可串成一幅连环画),便进行了这部分的复述示范,然后马上让孩子们进行同桌练习,再上台分享。
        (2)学生通过表格梳理2-4自然段后,选择他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练习。
        (3)借用插图复述把2-4自然段,配上动作。
        (4)创设故事大王,全文复述。
   《羿射九日》这篇神话故事篇幅较长,让二年级的学生在学完全文后马上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十分有难度。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了课后习题提供的一个讲故事的新方法——借助表格。借助这个表格对学生进行引导,采用借助表格分层讲故事,即按照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板块来进行复述。在复习起部分进行第一层讲故事,学完后羿射日的经过部分进行第二层讲故事,学完全文后再进行第三层讲故事。这样由部分到整体,学生就很容易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顺序,并掌握利用因果联系复述的要点与方法。学生也在表格提示中,减少了畏难情绪,更乐于尝试去讲故事。
三、给予标准,评价复述
    有效、及时的评价,助推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在复述课堂上,教师同样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能力。评价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步发生,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之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需求,并转化为巨大的内在驱动力,驱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如在《小猴子下山》中,教师在进行示范讲故事后,马上问学生:“谁来当小老师评一评?”在课堂的生成中,引导学生关注讲故事要把图片上的内容讲清楚,如果能加上动作,你的故事就更吸引人了。
        在《小马过河》中,学生需要借助关键来讲故事,所以教师给予的评价标准是——用上关键词,把故事说完整。为了让孩子们讲的故事更精彩,在标准中还补充一条“加上表情、动作”。这样的评价标准既照顾了个体,又顾全了。
        在《羿射九日》中,在第一次复述起因部分时,教师进行示范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教师这样点评:“你不仅能借助表格把起因讲清楚,而且还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更神奇了!” 在第二次复述经过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在组内依据评价单进行互评,在学生展示复述时进行师生互。在最后的整体复述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再到全班共评,最后是个别学生评价。
        综上所述,复述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低年段复述教学,应该充分落实“复述”这一语文要素,要真正做到“咬定复述不放松,立根就在练中”。通过情境创设、分层复述 、评价复述,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最终提高复述能力。
参考文献
[1] 房香.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策略初探——以小学语文中年级神话为例 [J].教育管理与教学研.2017年第17期
[2] 宋水琴,顾万奎小学语文情境复述例谈[J].阅读
[3]吴纪根,落实复述要求,强化语言积累[J].考试周
[4]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郭东岐 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