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轩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300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下,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我国教育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诸多教育手法和教育形式逐渐难以迎合当前的时代需求。高职教育机构应结合实践对当前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以寻求发展突破。当前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高职课程现状,其次分析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与课程改革创新提出了几项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引言:教育事业的相关改革一直是国家发展瞩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目前多数的高职校园当中,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院校领导及教师应开拓思维,结合实际,对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实施方式进行完善和优化,进而保证相关工作有效且顺利地进行。因此,本文对实践导向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导向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意义
当前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实用性人才拥有大量的需求,而实践导向作为教学改革中优秀的教育方式,可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学习过程中教学知识与现实需求之间的断层衔接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导向,学生不但能较为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身面对实践问题的应急反应和解决能力。同时,通过适当的实践操作,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致。在与实践内容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能通过学生具象的表现对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并针对其展现的优势劣势进行较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1]。
二、高职教育课程现状
针对高职教育这一内容的特殊性,首先,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缺乏对实际工作需求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教育课程内容缺乏较为明晰的定位,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提升相关工作的专业意识。其次,当前高职教育由于缺乏和实际工作的合理联动,导致其内容缺乏实用性,在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后,会发觉自身所持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技能需求存有一定的差距,进而难以实现自身优势,快速融入到工作进程中。这种现象与当前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关系。最后,高职课程教育与中职课程教育缺乏有效衔接。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传统意义上应衔接的高职及中职教育之间极易出现知识内容断层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诸多疑惑,不利于整体教学的有效展开[2]。
三、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与课程改革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整理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为实现有效的高职教育技术培养,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始前进行开发思路的整理,并由此对当前教学进行合理规划。其内容以当前社会需求为主要设计目标,并在当前教学内容序化过程中,随时对具体实施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符合高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节奏。
其中,实践课程为实现向导作用,可在教学过程中以模拟职场和职业培训等形式出现,通过实践演练中不同角色定位的具体展示展示,可让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相关认知。如在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汽修专店店员的角色扮演,自己饰演顾客。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所学知识对学生扮演的店员角色进行一系列的发问,同时也可在演练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可能存在表述及理解上的问题,教师应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学生在演练期间除了能实现书本知识的应用外,还能对工作中的专业术语进行初步了解,并积累一定有效沟通的相关经验。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整理,使高职教学定位更加清晰,进而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实际发展。
(二)积极进行校企实践合作
高职院校与教学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形式是比较常见的,此类合作也可保证学生进行相对切合实际的专业技术培养。在现存的校企合作当中,为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诸如“厂中校”及“校中厂”等合作教学方式数不胜数,这种方式能使专业工作的相关企业携带自身实践经验,对学校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应用角度的完善,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学用合一”。校企合作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实现学生毕业后的人才有效吸收。通过企业进行优化教学的专业人才,最终也将留向企业为之创造经济利益。在聘用过程中,高职校方的人才因接受过对应企业的实践教育培训,拥有相关操作的经验优势,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工作运转程序当中。校方在合作期间不但能拥有较为稳定的人才输送去向,还能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对现有教学水平进行高效优化,进而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进步[3]。
(三)完善实践教育治理结构
在当前实践导向的教学应用对原有的高职教育课程形式存在一定的冲击,因此进行教育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便显得十分必要。在此类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校内各教学单位进行相关职责的明确划分,并形成出对应的教育体制,对整体教育发展途径进行有效的规划。在发展的同时,校方应通过教师积极听取学生提出的关于实践教育的相关意见及建议,保证教学规划和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高职校方也应在教职人员中成立实践教育小组,从各专业小组中进行代表人员的挑选,并在实践教育相关会议当中积极提出治理过程的优化策略,从多方面积极监督并促成实践教育的良好应用。这种学生同教师一并参与进实践导向的教育规划中来的情况,可实现实践教育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结论:总的来说,实践导向对高职教育课程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社会应用全面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应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认清自身教育现状,秉承创新思想,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通过整理实践教学设计思路,积极进行校企实践合作,完善实践教育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实践向导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进而加强学生理论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康宁.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6):55-56+94.
[2]李向群.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02):28-30.
[3]王秀宇,王志刚.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7(14):312+314.
作者简介:张志轩,男,汉族,籍贯:广东?生于:1986-10,工作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单位省市:广东省广州市,单位邮编:510300,职称:实验师,工艺美术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管理,平面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