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袁欣
[导读]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袁欣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委党校  辽宁 抚顺113006)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民
        引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国家,如果光靠物质条件,那么这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公民个人的行为约束,更是社会的责任体现!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确立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准则
        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做一个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国家兴旺做出贡献,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确立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准则,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生活在当下社会主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道德坚守,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差异,出现了困惑、迷茫。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背后,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在这个新的时代,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四、是加强道德修养,服务人民
        一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就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要有为民服务的热情态度,主动地干好本职工作,做到“‘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最优美的乐章”。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找到自己潜藏的人格,发现自己的真我,走光明磊落的生活道路,一生无愧。要“在其位谋其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胸怀,有“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著理想,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人生需要担当,有了担当,才能拥有和睦的家庭,方能成就经世之事业,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
结束语: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土壤就在于人民群众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在于人民群众为梦想而拼搏为生活而努力的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在于凡人小事。我们要从群众的生活点滴、工作细节入手,尊重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强化道德养成,注重道德践行,让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付出,从刻意为之到习以为常,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修身立德,增强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意志品质,用自己的平凡和义举默默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树起一座座价值丰碑,让群众切身感受并认同核心价值观,从而升华为一种踏实、坚定的价值追求,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作为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三个倡导”的24个字,要像种子一样播种中华大地,要融汇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一言一行,才能根深叶茂,彰显其活力。
参考文献:1、2018-07-25来源: 央视网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