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巧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第三小学 843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定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性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拓展性阅读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重要促进作用,通过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开展小活动以及与家长进行合作等方式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1拓展性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近几年我国高考改革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引入注目的除了全国卷的使用,无非就是高考试题中阅读量的增加,更有专家指出:“未来的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百分之十五的考生做不完题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小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不会在未来的高考中被淘汰。将拓展性阅读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体现,更是提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1.2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语文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题中分值高达百分之三十,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阅读大量优秀书籍,会了解提高自已的表达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将好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作文内容会更加充实和完整。
1.3有利于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
在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阅读到许多中外优秀文化作品,这种学习方法促进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作品的熏陶,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以及作品鉴赏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既能够起到充实自己的头脑和文化修养的目的,还能够起到陶冶文化情操、提高文化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
2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课程教学没有吸引力,都会使学生感到无聊与厌倦,在课堂上容易走神,从而对阅读失去兴趣。这是当今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显著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拓展性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课后推荐,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拓展性阅读主要是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展,这是拓展性阅读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在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甚至是同一作者的阅读材料。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对该类型的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拓展性阅读的价值充分地得到发挥。
例如,《丑小鸭》是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选自《安徒生童话》。从《安徒生童话》的整体内容来看,其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儿童本位、符合儿童心理和贴近儿童的精神世界。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在给学生讲解完《丑小鸭》之后,紧接着又引导学生阅读了《海的女儿》《野天鹅》《夜莺》《雪人》《拇指姑娘》《园丁与主人》《冰雪女皇》《豌豆上的公主》等一些同样选自于《安徒生童话》的故事。最终,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中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可见,教师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后延伸是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
2.3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人性化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计划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一直占据着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采取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教学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很难被激发,参与语文学习和拓展性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学生的拓展学习思维被限制在狭窄的空间中,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想要将拓展性阅读顺利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首先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了解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理解能力,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为切入点,为学生制定人性化的拓展性阅读教学计划。此外,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的过程,也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喜爱、敬佩的情感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拓展性阅读训练中,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2.4利用多媒体工具,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
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想要实现拓展性阅读,就必须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强化。鉴于小学生对世界认知能力较弱这一能力特征,教師应该首先考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具有优越的教学效用,也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动的多媒体情境,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也能为学生打造立体的阅读氛围,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拓展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阅读情境,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深化学生对文本中心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教材《小青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中搜集有关青蛙形象的动画视频,通过播放动画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阅读情境,利用动画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动画不仅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题材,也能激活学生的联动思维,使学生能够将动画情境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也得到有效地拓展,从而实现了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初步运用。
2.5融合背景知识,拓展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集中于课文生字词和中心思想的攻克,而忽略了背景知识的渗透。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不科学的,不仅会让语文教学趋于片面化,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和文化视野的拓展。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优越的导学作用,首先背景知识和课文内容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很多课文需要结合背景知识教学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主题。其次课文背景知识中涵盖了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点,包括与地理、历史等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此外,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之后,会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更明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激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思维。因此,教师在将拓展性阅读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对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清晰地认知,进而拓展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学习和记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丽丽.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3).
[2]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