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雯
广西岑溪市第七中学 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语文是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时,语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对外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在发育的过程中容易走入岔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引言
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型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调整自身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位,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作为教学方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是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全面发育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的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相比,具有更加深奥和广泛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并且在这一阶段,知识的难度有所增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促进国家教育行业的发展。
2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2.1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方式依然十分落后,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过于倾向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导致思维形式固化,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2 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需要改善
新型教育改革对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进行落实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难以及时改正自身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落后,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跃程度不够,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
3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通过对课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活跃,在知识的积累过程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理解时,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不断涌现出来,但是由于思维能力不足,许多观点的逻辑不够顺畅,条理不够清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
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系统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想法,之后将自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综合探讨自然为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灾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再比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问答环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探讨和研究,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变化,将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整理,训练学生的条理性思维方式,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定义,就是指将人、事、物的直观形象作为主要根据,进行塑造、构思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指利于文字对直观的人和物的形象进行描绘,让作者在对这些文字进行阅览时,能够在脑海中将文字中所描绘的人或物清晰的浮现出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生硬,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记忆,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固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诗歌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在脑海中浮现出作者笔中所描述的有关场景,借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这一文时,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对其中的内容充分理解,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3 通过争议性文本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于塑造人才的标准逐渐升高,不仅技术能力要过关,创新能力也是培养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引用争议性较强的教材,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其中的争议性问题自行进行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文章的主旨意思进行分析讨论:究竟是嘲笑孔乙己本人可怜又可笑的个性?还是对当时悲惨环境的控诉?之后对于他出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22(14):212.
[2]刘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82-83.
[3]景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