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学君
重庆市南川区道南小学校 重庆 4084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意识十分薄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埋下成长的隐患,因此该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阶段。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重要管理者,教育责任十分重大,尤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恩威并施、张弛有度,处理好“严”和“爱”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严”;“爱”;融合措施
班级作为学校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班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增强班级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掌舵者,务必要掌握好“严”和“爱”的平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有助于帮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是在严厉的管控中,需要适度不能太过刻板,“严”中有“爱”,刚柔并济,才能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
1 提倡适度的“严”,避免多度的“严”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严厉的管控学生的行为举止有助于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一定要避免过度的“严厉”,刻薄死板只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实施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健康、快速的成长。首先做到严而有理,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由于其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天性,对一切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也是造成经常违犯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问题,班主任严禁不分青红皂白,片面的做出判断,从而一味地对学生言辞批判,而是应先对事件的缘由进行全面的了解,辨清对错利害关系,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恰当的批评教育,做到严而有力。例如,班级中的某个小男孩李某由于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经常性的惹是生非,常常让老师感到头痛,某一天在上课的过程中,这位小男孩李某故意将钢笔水甩到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导致雪白的衣服上一串墨水印,很是醒目。班主任得知这件事情的原委之后,并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李某严加批评和训斥,而是等到同学们放学以后,老师才将李某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男孩说:“就是觉得好奇,好玩。”这时班主任严厉的对他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能因为个人的好奇心,而为别人带来伤害,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只顾自己好玩,去杀人去放火,不顾别人的死活,你有没有想过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你的家人、朋友都有可能成为被伤害的对象,你还觉得这样好玩吗?”同时,根据学生说好玩,老师给他讲“狼来了故事”,通过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育,这位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后主动向受伤害的同学赔礼道歉,同时老师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从而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其次,严而透情。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可以看出,打骂永远不是教育管理的最佳方式,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够成熟,但是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拥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打骂只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因此,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爱的成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同时还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纠正不良的行为,使其心甘情愿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所以严而透情的教育方式在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透情呢?就是需要老师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及不良思想的过程中,将痛恨变为痛心,将发怒变为宽容,将责备变为劝慰,将痛打变为爱抚,将指责变为协商等,正所谓“人生最大的美德即是宽恕”,因此,班主任要时刻秉持一颗宽容热情的心,对待犯错的同学要积极并耐心的进行疏导教育,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心去感化他,使其真正的改过自新。最后,严而垂范。班主任的行为意识及思想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理想效果,班主任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对产生良好的影响,严于律己,宽和待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崇拜、敬佩之心,悉心的听从班主任的教诲。
2 适度的“爱”,防止过度的“爱”
“爱”能包罗万象,能够化戾气为祥和,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爱”的滋养,在班级管理中尤其不能缺乏“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也正是渴望得到认可与肯定的阶段,班主任的关注与爱护,不仅有助于帮其建立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更有助于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健康快力的成长。但是爱不能一味的包容,过度的“爱”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适度的“爱”,做到“爱”中有“严”,那么怎样做到“爱”中有“严”呢?首先,爱而不宠。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虽然不似长辈的溺爱,但是缺乏原则性和纪律性的宠爱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健康、全面的学习成长,班主任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身体情况等,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对学生的行为一味的纵容,极易导致学生的是非曲直观念扭曲,或者一味的对自己的学生过于偏袒,长此以往,使其缺乏担当的勇气及责任心,经受不起一丝挫折,因此,只有在严格规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爱护才是最佳的管理手段,针对于犯错误或者违背课堂纪律的学生,不论是什么原因,都要及时对其错误行为指出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助于其将错误的观念进行改正。其次,爱不失衡。由于个人的私心,大多数老师都比较喜欢成绩好的同学,哪怕其有出格的行为也选择视而不见,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即使品质再优秀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于是,在教育界中盛传着这样一句话“爱优生的老师是人,爱差生的老师是神”。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及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 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的智力低下,也有可能属于开蒙晚的类型,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都存在着无数的可能,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虽然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不尽相同,但是在班主任爱不失衡、同等对待的爱护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成长,而且因为班主任的公正、不偏心,赢得所有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最后,爱要可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天性使然,很容易激发老师的保护欲,然而虽然班主任对学生充满了强烈的爱护心理,但是如果过于刻板、严厉,不能将这份爱护之心显露出来,以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是不能体会出来的,甚至误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与其在距离上越来越远,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出班主任的爱护之心,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或者生活中,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爱之情,如,以言传情、以目传情,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爱意,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等都足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之心。由此可见,班主任适当的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方向,为了确保学生健康、全面综合的发展,首先班主任要建立起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严”和“爱”做到充分的结合,既不过于刻板,又不过于宠爱,做到张弛有度、恩威并施,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效果,让学生得以轻松愉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金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6):37-38.
[2]麦从心.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