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传芳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指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陈传芳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31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指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在“双高”计划建设和“三教改革”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
        1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部高教司强调:“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随着“双高”计划建设,职业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教师、教材、教法之“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实施的必经之路。
        1.2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要素之一,它是教师在课堂各个环节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发展,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3高职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大需求,信息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进步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完美结合,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4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要求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制度,持续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体系、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制度,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绩效考核及持续评价、激励方式构建理论方案,从而达到完善教师人才培养路径的目的,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学生双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高等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改革新时代把握机遇,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建设,为推进“三教改革”夯实良好的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2.1对信息化教学设施掌握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不论是数字化教学硬件设备的熟练使用,还是对各类教学APP、网络教学平台等软件技术应用,教师对教学软硬件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92%)、信息化办公软件Office/WPS等(88%)工具应用,有96%的教师能够从网上搜集资料制作、获取教学资源。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及APP进行课程活动设置,11%选择非常熟练,63%为基本掌握,26%只熟悉部分应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APP组织教学活动上,11%能够一直使用,53%经常使用,32%偶尔使用,4%几乎没有进行过。在影响信息化教学实施障碍因素上,45%表示不熟悉硬件设备操作,48%选择不熟悉软件应用。可见,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师选择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进而影响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
        2.2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
        信息技术不仅能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评价等,帮助教师较为快速精准地把握教学情况、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

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极大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调查数据显示,有82%的教师选择运用网络平台、教学APP进行师生交流答疑活动,78%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如作业布置与批改、成绩录入等工作。可见,大部分教师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只有让教师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吸引教师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
        2.3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不仅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配置,还包括信息化教学氛围形成。信息化教学实施障碍除不熟悉软硬件设备外,62%认为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不足,46%表示缺乏激励机制、信息化教学动力不足。不少教师提出要多建设一些智慧教室、加大设备投入、实现网络全覆盖、提高网速等建议。信息化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有66%的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途径来自于与本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问题交流,53%表示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活动获得。笔者通过采访部分教师发现,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竞赛,不仅能更加熟练地操作各种教学设施、掌握新的技能,还在信息化教学上有了更多领悟与收获。信息化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习得与巩固。
        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3.1院校做好硬件支持
        根据专业特点,从提升校园网带宽、建设多媒体和智慧教室、加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等各类实验实训室建设等着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做好“硬件”支持工作,建立起一整套现代化的、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互联网+”新校园。
        3.2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库
        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发展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通过搭建专业化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改革教学模式,组织教师通过参与在线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鼓励教师通过运用在线课堂教学、组织在线教学活动的形式将“自主探究—在线学习—答疑解惑”的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转移到线上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丰富教师的信息化建设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库内容和维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3.3建立差异化的培训制度
        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为基础,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相关制度。要求根据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差异化地制定阶段性培训方案,科学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同时,依据框架开发各个模块的培训大纲、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考核标准,并建立培训内容长效修订机制。
        3.4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体系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为确定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后续实施相关的教学激励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3.5探索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制度
        学院应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激励制度,通过政策推进、绩效激励、职称评选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激发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以教师的长期发展为重,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其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结论
        “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则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服务于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群体,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新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不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有强大的助推作用,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学瑶.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发展思考分析[J].职教通讯,2019,22(19):52-28.
        [2]钟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0(1):14-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