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任林
[导读]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被一些学习难点所困扰,即使完全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课堂学习
        任林
        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常常被一些学习难点所困扰,即使完全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课堂学习,并且课后针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但是面对综合性问题时仍然感到茫然无措。本文简要阐述了高中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旨在突破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重难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难点;突破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是公认的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物理概念的抽象化,物理现象的机理,物理现象产生的过程,物理运动的规律,物理情景的设计等都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诸多重难点。但是,物理也并非艰难不        可战胜,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勤加练习,这些难点也是完全可以突破的。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难点成因
高中生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同时学习的科目较多,在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调动对物理的学习热情。物理课程涵盖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也偏向对教材知识点的论述,譬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中,教师仅表述“永动机不存在”,但未说明原因,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只是对概念进行重复性的背诵,在牛顿其他定律的学习中,容易混淆知识点,同时教学气氛过于死板,呈现的状态是以教师为        中心,未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浪费教学资源,降低了教学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
(一)发挥类比法优势,突破抽象的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部分物理概念较为抽象,表述相对简洁,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譬如“静电场中电势”一节中,教材对其表述为“电荷电场中某点电荷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电场概念        较为抽象,同时涉及电场强度、电势能模块,学生难以弄清其间的关系,在运用上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借助类比法,引入重力场中“地势”的概念,使学生在掌握易懂的概念基础上来学习,从而提高类比教学效率。在物理课程中,涉及的多个抽象概念都可以采用类比法。又如在“速度定义”中,教师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速度定义类比进行总结,在电场线中通过磁感应线类比引入。当教师讲解完课程后,需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在探索中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学的发展涵盖丰富的科学思想,教师在讲解期间还需要将物理思想渗透其中,引导学生领悟物理的精髓。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点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重要联系,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前准备中深入分析教材概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讲解上,明确教学广度与深度,即强调的知识点、不需要明确讲解的知识点,从而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多媒体资源发挥着很多作用。譬如在物理教学课程中,教师应掌握微观层次结构,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点,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在某些情况下,宏观结构难以用实际进行展示,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来缩小宏观展示。在事物发展变化期间,教师借助多媒体资源能实现过程的模拟,有利于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资源,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难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思维。
(三)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在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意义。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理论性更强,知识点更难,学生仅依据理论思考、背诵知识点是难以灵活运用的,因此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讲解完理论课程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点,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譬如在“电流磁效应”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主动思考与磁现象有关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举例回答。学生借助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相关知识。教师通过播放“磁悬浮”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电流磁效应的神奇。在实验课程中,教师设置“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演示实验:借助磁钢堆硬币积木,并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成因。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提前把答案告诉学生,避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思考、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对物理的学习信心,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理性思考。在课堂最后,向学生讲解“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其能“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原理。
(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为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学生需要改变学习理念,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节奏,并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不断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使自身能够善于运用复杂的逻辑思维解决相对繁复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一般的物理问题都能够通过示意图明确解题思路。同时,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可以边画图边拓展自身的思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示意图的运用和分析,消除抽象思维方式中存在的解题障碍,进而实现解题的目的。另外,学生还需要养成建立改错本的习惯,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错误问题都以改错本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将自身错误的解题思路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重点总结,以便于在日后复习活动中,能够明确理解难点和重点环节,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温故而知新”,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完善自身的解题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突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难点的方式较多,教师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突破物理学习难点的过程中感受物理课程的魅力,提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胡秀霞,胡国进.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学术月刊,2006(12):73-74.
[2]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报,2002(5):34-38.
[3]申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才智,2013(3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