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林勤
[导读] 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
        林勤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摘要】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阅读;策略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故事情境导入,铺垫学习内容
        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习惯开门见山,直接从作者或者作品内容开始介绍。这种方式确实节省了课堂时间,但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并且,上课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枯燥、严肃的过程,教师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凸显语文阅读的枯燥,最终使课堂愈发沉闷无趣。而考虑到学生对故事具有极高的热情,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精彩的故事情境,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这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铺垫学习内容,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例如:在学习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便根据课文题目“好雪片片”为学生引出记载于《五灯会元》的关于庞蕴禅师的故事,以此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首先我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完整叙述出来,然后向学生提问:“庞蕴禅师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是什么意思呢?”由于这个故事禅意颇深,学生会得出很多不一样的结论。有的说“雪花飘落在眼前,就尽情享受这一刻的风光”,有的说“正因为心中有美,才能领悟到眼前飘落的雪花的美。”而后我继续引导:“林清玄作为一位信仰佛教的作家,他是怎么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呢?又是什么事情激发了作者对这句话的感慨呢?”这时学生便纷纷主动打开课本阅读课文,并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说教师为学生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的有效方法。


(二)设疑引导分析,强化课文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课文的分析和鉴赏。因为只有通过赏析,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文学素养。但是,高中阶段所接触的阅读材料从其立意、中心思想方面来说具有一定的深度。而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如果让学生独立去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课文。这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文学鉴赏的能力,同时又可以保证学生分析方向的正确,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我为学生设置如下由浅及深的问题:
        (1)文中的“大宅子”是什么意思?当时的人们对“大宅子”有哪些错误态度?
        (2)说说你对“拿来”“送来”和“送去”的理解?在鲁迅那个时代,我们应该“拿来”什么?
        然后我让学生在以上问题的指引下分析课文,并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技巧,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渗透品德教育,升华阅读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基本是名家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争取利用课文中体现的优秀思想来感染学生,并引导学生和作者达成共鸣。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优良美德,以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废墟的召唤》一课时,我便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同学们看着这一片废墟心里有什么感想呢?”这时一些学生便介绍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并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感慨。然后我让学生分析“废墟在召唤什么”这一关键性问题,最后我提问:“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担负起什么责任呢?”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勿忘历史、富强中华”的思考和响应,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懷,从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争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语文相关的各方面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艳丽.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纳税,2017.
        [2]潘淑芳.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3]林辉.关联理论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分析现状与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4]吴倩.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83-84.
        [5]江英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