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6期   作者: 向春玲
[导读] 近年来,“国学热”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新生事物”,究其原因,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沟通和渗透,促使国人开始反思并追寻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自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向春玲
        巴东县东瀼口镇中心小学444301
        摘要:近年来,“国学热”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新生事物”,究其原因,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沟通和渗透,促使国人开始反思并追寻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自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伴生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和人格沦丧等负面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呼唤国学回归,进行文化寻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席卷全国的国学热随之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和而不同、修身养性、礼义廉耻、自强不息、自律自省等思想或观念,不仅能够培植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良知和理想人格,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加强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必要性研究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1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现状
        1.1传统国学的教学资源不足小学语文课程中,中国传统国学(如古诗、文言文、寓言故事等)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占比仍显不足且多以古诗词为主。此外,传统国学有别于语文,在语法、语义等方面区别较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对传统文化自信心的日益提高,其成为单独学科的可能性逐步提升。然而,传统国学教材缺乏统一的编排,语文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阻碍了传统国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
        1.2教学形式缺乏丰富性和针对性
        国学教育涵盖了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在国学教育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未能完全理解内在含义的情况下单纯、死板地背诵,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国学教育的作用最终难以发挥。
2加强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的意义
        2.1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觉文学、大唐盛世的鼎盛文学都是中国辉煌文化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因此,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传统国学的教学作为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一种途径。
        2.2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道德情操,养成健全人格
        儒学是传统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仁”为代表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学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立己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均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奉为圭臬的儒家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饱满昂扬的精神和高度自信的气势,明确表达出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和使命,这些高尚的道德诉求,旨在促使人们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进而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
3加强小学语文传统国学教学的方法
        3.1打造专业的教学教材
        中国传统国学中有许多凝聚了古代先贤思想与智慧的经典故事、诗词、文章,这些经典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如此多的经典著作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无疑十分困难。因此,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教材编著标准,组成教材编著专家组,对小学国学教材进行统一的编著,在逻辑、深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证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传统的国学文化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背诵,在教材编著中,应对内容的寓意、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进行相关介绍,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应在教材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作自己的诗、写自己的词,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2注重教材内容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材中对于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如果仅仅为了有国学教育内容,而将国学内容片断性地、无序地穿插在教材中,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系统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应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每个阶段学习培养的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每一本教材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在编排上都要注重逻辑关系,有目标、分阶段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做到完整、系统、连贯,才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国学知识,领悟其文化精髓,有助于学生把握国学的核心思想。
结束语
        传统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国学教育日益展现着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从思想认识、教材编排、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来落实,推动国学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使之能长远、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91-192.
[2]邓凡生.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11):102.
[3]罗秀平.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国学教学[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