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显
平度市南村镇兰底小学 266700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较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内容较为抽象,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还无法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而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就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就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吸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掌握对相关知识点的合理运用,进而也就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数学;应用
引言: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好动性强,而实验教学的方式可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这样就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就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所采用的数学实验方式而言,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此也就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就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数学实验,确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针对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数学实验的定义
数学实验主要就是指:老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一些材料和工具,来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通过自主手动操作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论证。因此,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为了充分的发挥出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老师在具体应用时,就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来设置合理化的实验方案,确保丰富整个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1】。
二、当前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当前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与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帮助我们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最大化的发挥出数学实验模式的应用价值,确保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面,就针对当前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数学实验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的数学实验形式还较为单一,在进行实验时,只是单纯的进行实物操作,有的学校甚至采取“老师操作,学生模仿”的形式,这样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实验开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而当前所采用的数学实验形式,就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数学实验形式的真正使用价值,导致数学实验的开展只是流于表面化,而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其的实际应用意义【2】。
(二)、数学实验过程较为零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有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数学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导致实验过程较为零散,以此也就无法有效的完成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一)、增强实验开展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动力。而小学生往往注意力较不集中,通过开展趣味性实验,还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时,就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来设置较为趣味性的实验环节,确保营造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此也就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
譬如:在学习周长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带领学生开展关于测量的趣味性实验。其中,老师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个长方形,并将其的长度和宽度告知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亲手测量的方式来验证周长公式的正确性,以此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周长公式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相关教具,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复杂内容的理解,还可借助相应的数学教具,来完成相关数学实验。首先,在课堂上,老师应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学生才更有激情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在课下,老师还可根据数学教学安排,提前准备有关教具,为后续数学实验活动的展开提供支持。
譬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让学生准备相应的牙签、小木棍以及火柴,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教具摆成三角形的形状。而老师则可引导学生完成对所摆木棍的测量,以此也就能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能力,以此也就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公式和定义。而要想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必要时还可进行相应的操作性实验,以此也就能实现对有关定义公式的合理化验证。其中,对于操作性实验而言,其主要就是指: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实践性活动,通过操作性实验来完成对数学中定义、数学法则以及数学公式等的验证。因此,运用操作性实验的方式,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确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譬如:在学习平移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根据教材给学生出题,并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实验验证,最后在课堂上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统一的核对和解答。通过让学生自主做实验的方式,就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散。
结论:
不断的研究与分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数学实验的定义和当前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而从增强实验开展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相关教具,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来有效的开展数学实验,确保充分的发挥出其的应用价值,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也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良田.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66.
[2]王学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01):229-230.
[3]朱丽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实验教学[J].华夏教师,2019(01):40.
[4]汝卓婷.浅谈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