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秀
双流区棠湖小学
截止2010年底,我国在校残疾儿童有42.56万,其中约65%在普通学校就读,从数量上来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的主流。基本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这三项要求的前两个,但是在“学得好”这个目标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学科来说,越到高年级随读生越难融入普通课堂,课堂上常常听不懂,没事做;随班就读教师苦于有心无力,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问题的出现源于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普通学校教师缺乏操作性强的方法,将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自身实践,我认为“随班就读学习单”可以有效解决残疾儿童进入普通班就读的某些问题,是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的有效载体,促进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何谓随班就读学习单?这里提出的学习单,它应该同时兼备预习单、活动导学单、练习单等多项功能,它能引导随读生周边多个资源形成合力为随读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它是随读生课堂中使用的一种学习材料,为随班就读老师的教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所服务,可以将两者进行高度融合。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关键点:如何制作以及如何使用随班就读学习单?下面就数学学科为例子,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随班就读学习单的制作内容与要求
在制作和使用之前需要明确它的功能:一是,以教材分层处理为基础,学习单为媒介,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引导随读生参与课堂活动;二是,为随读生量身定做适合的练习题,为他学习质量提供保证。
(一)以教材分层处理为基础,学习单为媒介,引导随读生参与课堂活动。
以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为例,我是这样来设计学习单预习部分的:
1.首先在学习单上根据随读生实际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
在对随读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删去了复杂的推导公式和计算部分,根据随读生的能力,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中的第一点定为助学小伙伴协助预习,助学小伙伴则根据课堂要求为课堂提供支持教学。根据此项目标,分层设定了如下助学要求:
.png)
根据随读生的知识水平,对教材进行处理,让它更接近随读生发展区,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更利于随读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以学习单为媒介,让随读生融入课堂,得到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很多课堂环节都需要对随读生进行个别辅导,或者是让助学小伙伴和他一起学习,这里就面临很多问题:一是不管大小辅导都需要老师事必躬行,那么,课堂就围绕随读生来展开了,这既不利于普通孩子的教学,更有将随读生标签化、特殊化的嫌疑;二是,如若不由老师亲自辅导,把辅导的任务交予助学小伙伴,那么,又很有可能出现助学小伙伴一不留神就帮的太过,或者是该出手时不出手。无论是哪种现象,都绝对是不利于随读生成长的。
利用学习单我们能规避上述的某些问题,还是以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体体积》为例,这堂课需要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以前的课堂而言,要不随读生就在此类课堂上“惹是生非”,要不他就沉默寡言,要不他也参与,但是助学小伙伴就已然变成他的“新闻发言人”。为此,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的学习单,来指导小伙伴的“助学”行为,让助学小伙伴更好的掌握一个“度”,例:
.png)
(二)、为随读生量身定做适合的课后练习题,为他学习质量提供保证。
这个练习它贯穿整个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的预习题、课中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内容中《线与角》板块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这样一来,责任更加明确,不管是助学小伙伴、随读生家长还是资源室教师,都能了解到随读生在课堂上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可以对他哪方面的知识加以强化,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需要补救。
二、随班就读学习单制作和使用的注意点
在具体的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虽然随读生的障碍类型不同、程度不同,但是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作能激发随读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的设计尽量以直观、形象的习题为主,多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运用题目。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对随读生来说尤其如此,对于随读生的学习而言,一定要注意开发功能性强、实用性强且有趣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题设计注意知识的重现。
随读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往感知力或迟缓或狭窄,接受能力要差些,不能急于求变。因此练习题设计要注意以知识的重现为主,加少量的变式题。
(三)、对助学小伙伴的助学行为要有提示性语言,能让其起到示范的作用。
助学小伙伴往往一不留神就帮的太过,又或者是该出手时不出手。无论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示范的作用的发挥。因此,对助学小伙伴的助学行为要有提示性语言,使其助学有度。
(四)、重视随班就读学习单的特有性。
随班就读学习单具有独特的个性,它是针对某一障碍类型孩子的,甚至只是针对某个随读生的,所以没有照搬照抄的模式,都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孩子认知特点,根据孩子的障碍类型和学习特点来量身定做。
实践证明,“随班就读学习单”可以有效解决残疾儿童进入普通班就读的某些问题,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载体,促进随班就读生课堂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